明报:大学国际化不在洋学生多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明报:大学国际化不在洋学生多少
2009年03月06日 15: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3月6日电 香港《明报》6日刊出署名评论文章说,近年,香港有意发展成为教育枢纽,随之而来的是大学国际化问题。对于什么是国际化,还存在认识误区。

  文章摘录如下:

  近年,香港特区政府有意将香港发展成为区内的教育枢纽,随之而来的是大学国际化问题。枢纽者,即英文的hub,指事物之间联系的中心环节。而坊间对教育枢纽的理解,常常简单化为招收了多少“国际化”的学生。

  或许是基于以上的评判标准,最近有报章提到:“教育枢纽理应广纳各国留学生,呈现国际化容川纳海的面貌,不过本港出现的却是‘国家化’。”理由是:香港八大院校取录的非本地生比例偏低;绝大多数非本地生则来自内地。

  最重要扩展学生国际视野

  得到以上的印象,主要是将“扩大优秀生源”与“国际化”两个概念混淆。香港招收内地学生并不属于国际化的范畴,而是“扩大优秀生源”的举措。香港的大学要成为世界级大学,除了优秀的师资、设备外,一定要有优秀生源。香港只有700万人口,要造就世界级大学,一定要从拥有13亿人口的内地招收优秀的学生。唯有优秀生源,才能烘托出国际化的大学底蕴。

  至于“国际化”问题。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国际化?为何要国际化?相对于外国一般大学,香港其实已相当“国际化”。香港目前的办学理念、管理体制、课程及科研项目基本上都与国际接轨,大部分教授均曾在外国深造及工作,外籍教员更占20%左右。

  比较欠缺的,大概是学生方面。但国际化不单是在校园内增加一些“金发碧眼”的学生。说到底,最重要的是要扩展香港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他们对国际问题的兴趣,以及对多元文化的认知,这才是真实的“国际化”。

  另外,招收国际学生也应立足于学生的素质,不能只顾数量。同时,招收国际学生固然非常重要,但值得一提的是千万不能为了表示生源的国际化,宁愿舍弃内地很多优秀学生。如果将扩大内地优秀生源,错误分析成“国家化”,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黄玉山)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