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27日电 CECA议题近日在台湾政坛以及工商界引发争议,台湾《中央日报》网路报刊发社评《从经济议题演变为政治风暴》指出,CECA,本来是一个经济议题,却演变成政治风暴,弄得政府官员闻CECA色变,甚至于原来使用的“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都要改头换面。现在大家都还在打CECA的迷糊仗,但我们认为,政府部门应该反省,为什么议题会演变成风暴?如果不能从中找出症结,我们可以肯定,类似的情况还是会一次又一次的出现。
文章摘录如下:
“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概念,早在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于二00五年访问大陆,与胡锦涛总书记达成的和平五项愿景中,其中第三项即是:“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所谓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只是落实这一项愿景的具体作为而已。马英九在竞选时提出的经济政见之一即是在WTO架构下,推动与各国洽签自由贸易协议(FTA)或“全面经济合作协议”(CECA)。由此可以看出,FTA与CECA实质上并无差异,所差者只是名称而已,而之所以会有这两种名称,也是因为两岸关系的敏感性所致。
我们相信,马英九当时的经济幕僚对于签署CECA的必要性、重要性与急迫性,必定有深入的研究,同时也说服了马英九以及熟悉经贸的萧万长,才会列入政见之中。在正常的情况之下,新当局成立之后,应该迅即研拟CECA的实质内容,包括原则、时程、开放范围与程度、机制等等,一方面听取各方的意见,一方面向各界说明当局的构想。只要当局密集、理性的与民众进行沟通工作,我们相信,即使反对人士非理性的抗争,也不足以把议题炒成风暴。
不可思议的是,这一项政见在马当局成立之后,好像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而且这些不同的声音,阻挡并且延缓了当局与民众沟通的工作与时机。更糟糕的是,政府内部的歧见反而成了反对人士的资粮。从以上的分析可知,CECA会从经济议题演变成政治风暴,原因有二:一是政府内部无法有效整合不同的意见,二是政府未能密集有效地与民众沟通。
政府内部不同的意见,可以区分为几种情形。一种是对CECA本身持保留态度者,这种情形牵涉到政治责任,那是去与留的问题,没有打马虎眼的余地。第二种情形是对名称持保留态度者,然而如果是名称上的不同意见,不应该阻挠或延缓当局与民众沟通的问题。虽然名称未定,但应该有基本的方向与内容可以和社会各界沟通。我们相信,国民党智库以及经济部门对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的内容应该有很深入的研究,就凭这些,已足以作为和民众沟通的内容了。还有一种情形最可怕,就是假反对名称之名,行阻挠CECA之实。如果有的话,就是这些人让议题发展成风暴。
现在台湾有多少人知道CECA和FTA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有谁知道CEPA和CECA的差别?又有多少人知道为什么要签CECA?恐怕连高学历的人都很少。唉!这种政治风暴会形成,又岂是反对党之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