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25日电《澳门日报》25日发表社论说,中国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虽然在禁拍两兽首铜像的法律诉讼中遭遇滑铁卢,但虽败犹荣,因为这场诉讼的意义比结果更重要。
文章摘录如下:
法国巴黎大审法庭于北京时间24日凌晨做出裁决,驳回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提出的要求佳士得拍卖行终止对圆明园两件文物——兔首、鼠首铜像拍卖的请求。法庭认为,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只能代表该协会,不能代表中国,也不能代表公众利益;原告要求法国文化部干预,非属该法庭审理范围,因此驳回诉讼请求。
诉讼前,中国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对用法律阻止拍卖两兽首铜像并不乐观。律师团代表律师任晓红曾表示,要法国法院阻止这场拍卖非常困难,因为有很多不可逾越的法律障碍,所以这场诉讼可以说是一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诉讼”。
有专家亦表示,两兽首铜像持有人是通过“合法”的途径持有文物。不论是中国的《物权法》还是法国的《民法典》,都规定了在和平持有一段时间后,持有者可以成为物品的主人。
虽然中法两国都加入了《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该公约规定,被盗文物的拥有者应该归还该被盗物,并且没有时间限制。但国际法提供的只是一个没有任何约束力的公约,因而引用该公约要求归还被劫掠文物有困难。
中国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虽然在禁拍两兽首铜像的法律诉讼中遭遇滑铁卢,但虽败犹荣,因为这场诉讼的意义比结果更重要。
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发起人刘洋表示:“过去这么多年,你什么时候见到在外国法庭上,我们针对一件我们流失的文物起诉?我们起诉了,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
这种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声音很响亮,甚至让某些人产生了畏惧感。虽然今次诉讼未能阻止拍卖兽首铜像,但不少有意购买者可能因敬畏中国人这种追讨被劫掠文物的决心或因道德上的谴责和压力而知难而退,两兽首可能因此最终流拍。
这场诉讼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关注。通过媒体广泛报道,广大国民对中国近现代那段屈辱史有了更多了解。中国人永远都不会忘记一八六○年十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不灭。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一个珍藏了无数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历史文物的宝库,一座代表着中国建筑艺术和文化典范的皇家园林全都付诸一炬,几百万件珍宝和艺术品也被洗劫一空。这段国耻时刻警醒人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场诉讼亦引起国民对流失文物的关注。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四十七个国家二百多家博物馆的藏品当中,中国文物多达一百六十四万件,若加上外国民间收藏的,中国流失海外文物总数至少有一千七百万件。这一数量比起我国所有博物馆加起来收藏的文物还多。如何追讨其中被劫掠到海外的文物?如何防止今后文物继续外流?如何更有效保护中华民族文明遗产?值得社会深思。
今次由民间发起的诉讼引起了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国家文物局就事件做出强烈反应,致函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明确要求撤拍有关文物,并希望有关当事人能够理解和尊重中国人民的正当要求。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拍卖圆明园文物(鼠首及兔首),有悖于相关国际公约的基本精神,将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和民族感情。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在战争中掠夺的大量中国文物,包括从圆明园掠夺并流失出境的众多珍贵文物,应该归还中国。
我国政府已就拍卖兔首、鼠首铜像表明立场,相关拍卖公司和文物持有人能否正视中国人民的正当要求,撤拍相关文物,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