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春节:在枣园请吃饭
毛泽东在延安时,每年春节都要在枣园的小礼堂请村里人吃饭。礼堂门口放着一张方桌,毛主席就在桌旁和每个人握手。每家的家长都穿着新衣服来给毛主席拜年,他们给毛主席带来软糕、油馍、黄酒、麻糖等礼物,满满堆了一桌。吃饭时礼堂里摆十几桌,每桌都有一位领导人作陪。
毛主席给大家敬酒,说你们都是我的老邻居,不要讲客气,过几天我还要到你们家里做客。自从毛主席说了这句话以后,每天清晨妇女们把地扫得干干净净,把桌椅板凳都收拾好了,就怕毛主席忽然来了,窑里不干净,慢待了他老人家。
1972年春节:主席春节还债
1920年,毛泽东为筹备党的成立、湖南的革命运动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欧洲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量较大的银款,他去上海找到章士钊,章随后发动了社会各界名流捐款,一共筹集了两万银元,全部交给了毛泽东。
1963年毛主席对章的女儿章含之说:这笔钱帮了共产党的大忙,从现在开始还他这笔欠了近50年的债,一年还两千元,十年还完两万。
章含之回家告诉父亲,章士钊哈哈大笑说:“确有其事,主席竟还记得!”几天之后,毛主席派徐秘书送上第一个两千元,并说今后每年春节送上两千元。章要女儿转告主席不能收此厚赠,当时的银元是募集来的,他自己也拿不出这笔巨款。主席听了传话微笑说:“你也不懂,我这是用我的稿费给行老一点生活补助啊……你就告诉他,我毛泽东说,欠的账无论如何要还的,这个钱是从我的稿酬中支付的。”自此,每年春节初二这天,毛主席必定派徐秘书送来两千元,一直到1972年送满累计两万元。
1973年春节过后不久,毛主席又提出“……从今年开始还利息。50年的利息我也算不清应该多少。就这样还下去,行老只要健在,这个利息是要还下去的”。
1952年春节:一个孩子认出了毛主席
这年春节毛泽东是在武汉度过的。1952年毛泽东去武汉,游龟山、蛇山,参观黄鹤楼。他这时已经不能随心所欲地到群众中去了,安全部门一再坚持,他不得不妥协,带着口罩到人民群众中。那时群众见到毛泽东的机会越来越少,但天天处处都可见到毛泽东肖像。
正是春节,春游的人不少,一个小孩竟然认出了戴着口罩的毛泽东,孩子惊喜地叫喊:“毛主席!毛主席!”人群立刻像潮水般涌来,刹那间,人挤人,挤成一团。
罗瑞卿、李先念、王任重、杨奇清在外面保护,卫士们在里面围绕着毛泽东,随着人潮动荡。到处都是人,拥来拥去,出透几身汗,终于拥挤下山,拥挤到江边,大家保护毛泽东登船。
毛泽东摘下口罩,回头向大家招手,掌声雷动,“万岁”的欢呼声震天动地。
罗瑞卿和杨奇清后来向政治局做了检查,说安全保卫没搞好。毛泽东毫无责怪的意思,稍稍带了一丝陶醉的语气说:“真是下不了的黄鹤楼!”
1976年1月31日 毛泽东的最后一个除夕之夜
1976年的春节,无论是气温还是现实都让人感到不寒而栗。那个寒冷的冬夜,天空星光暗淡,中南海游泳池毛主席住处外面一片昏暗。只有那一排整齐的路灯闪着微弱的亮光。除夕的夜晚,游泳池是那么寂寞、冷清。毛主席这里没有客人,也没有自己家的亲人,只有身边几个工作人员陪伴着他,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一个春节。
年夜饭是工作人员一勺一勺喂的。此时的主席不仅失去了“饭来伸手”之力,就是“饭来张口”,吞咽也十分困难了。他在这天,依然像往常一样在病榻上侧卧着吃了几口他历来喜欢吃的武昌鱼和一点米饭。这就是伟大领袖的最后一次年夜饭。
饭后,工作人员把他搀扶下床,送到客厅。他坐下后,头靠在沙发上休息,静静地坐在那里。入夜时隐隐约约听见远处的鞭炮声,他看着眼前日夜陪伴他的几个工作人员,用低哑的声音说:“放点爆竹吧。”“你们这些年轻人也该过过节。”正在值班室的其他几名工作人员准备好了几挂鞭炮在房外燃放了一会儿。此刻的毛主席听着这爆竹声,在他那瘦弱、松弛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这是毛主席经历了几十年的战火硝烟,带领苦难的中国人民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听到的最后一次“炮声”。
(摘自《日本新华侨报》 作者:闻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