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17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当地时间17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说,近日有关报道称,2008年第四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实际下降了12.7%。这是日本经济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也是近35年来的最大季度降幅。基于此,有评论称相比于1945年的战败投降,日本正在经历“第二次战败”,将从此一蹶不振。但实际上不应该如此来看。
文章摘录如下:
近日有关报道称,2008年第四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实际下降了12.7%。这是日本经济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也是近35年来的最大季度降幅。基于此,有评论称相比于1945年的战败投降,日本正在经历“第二次战败”,将从此一蹶不振。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和需求下降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出口大幅下滑、个人消费低迷不振……种种迹象表明,日本经济已陷入深度衰退,且难以在短期内摆脱困境。日元不断升值让出口为导向的汽车企业损失巨大,日产汽车实行高达2万人的裁员计划。
日本实体经济遭受了比欧美更加严重的打击,暴露出严重依赖外需拉动的弱点多年来没有改善,可见试图建立内需主导型的经济结构目标落空。政府官员承认,日本正面临二战以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1945年,日本在侵略战争中不仅没得到想得到的东西,更好地生存,本已拥有的却又损失殆尽,被全世界打个半死。310万人死去,650万军民回国,1300万人失业,国民财富40%损失,工业生产仅为1936年的28%。时任自民党总裁鸠山一郎宴请贵宾也只是红薯,公园内写着“禁止自杀”。曾用于制造飞机、坦克的军工厂只能生产锅、铲、刀之类的用具。侵华日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签订投降书后哭叫:"日本呀!你将走向何方?" 但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大胆预言,日本“终究还是会起来的”。
1946年春,日本报纸连篇累牍地报道:“全世界的目光正在注视着我们”,“从消沉中站起来”。日本天皇以中国古代越王勾践精神鼓励国民“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号召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上至皇族、政治家,下至黎民百姓都宣扬"要么饿死,要么勒紧裤带拼命干"。
1959年,中国要“超英赶美”,没有把战败的日本放在眼里。经过20多年的战后努力,日本置之死地而后生,化腐朽为神奇,真正“超英赶美”,最终超过除美国以外世界所有国家,经济跃居世界第二,成为现代化的发达国家。
日本目前的经济衰退显然远不能比1945年之后一段时期的困境严重。1973年以来,中国等许多国家多次预言日本奇迹行将结束。尤其是1973、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1986年日元升值,20世纪90年代末经济滑坡。但是每一次危机过后,日本经济更加强大,适应力更强,即便20世纪80、90年代之际也连续8年经济竞争力居世界之首。
日本正风光不再,面临困境。但是,无论如何,日本还远远地走在前面,多次给人出其不意。因此,对日本的思索不应该停止。
相比欧美,尽管日本实体经济经历了比欧美国家更加剧烈的衰退,但是金融机构遭受的创伤并不算大。日本政府认识到,在无法左右外部环境的情况下,如何刺激个人消费和扩大内需才是使日本经济摆脱危机的关键。
去年以来,先后分三次出台总额75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主要解决国民生活、中小企业融资以及稳定金融市场、扩大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以期推动严重依赖海外市场的经济早日走出低谷。美国学者沃格尔认为,不能因为危机而无视乃至否定日本经济的强大实力。经过一段时间调整,日本会显示更强的实力和竞争力。
生活在岛国的日本人从来是居安思危的,没有危机都要制造出一些“危机感”,从最坏处着眼,及早准备,把中国经典名言“忧患兴邦”发挥到极致。训练有素、温顺有加的企业战士,很少像欧洲和美国乃至韩国那样举国抗议罢工。
有专家预测,21世纪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日本列岛,“日本沉没”将成现实。但现实是日本绝不会甘心“沉没”。无论是地理上的沉没,还是国家民族危机上的“沉没”。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最近撰文指出:“只要比较一下就可以知道,现在的经济危机是一种物质极大丰富背景下的危机,是一种没有人因为饥饿倒在街头的危机,甚至可以说一种‘奢侈的危机’,这种危机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挑战,是一种变革的动力。”此番话语,可以代表日本对这次经济危机不同于媒体的内心认识。(王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