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16日电 香港《大公报》15日刊出署名文章说,大旱已经引起了对水利建设的多重拷问,或许,我们在旱灾面前所做的反思应该更多才是。
文章摘录如下:
在老家农村生活了近三十年,田里的劳作至今记忆犹新。先是套牛耕田耩地、后是半机械化的犁地播种,一幕幕农田劳作的画面时常在脑海里显现。当今天遭遇几十年不遇的干旱,我又想起儿时在地头水渠旁嬉戏的场景。田里有电线,机井房里有水泵,记得玉米都一人高了,还可以推上电闸,让清水沿渠浇灌。口渴了,手捧井水咕咚咕咚喝上几口,痛快淋漓。
老本早已消耗殆尽
但是今天这些只能在回忆中找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户户自备柴油机、水泵和几百米的塑料水管,每当干旱来临,就全家出动,呼哧呼哧摆弄半天。出水了,再一节一节接上水管,蜿蜒到自家田里,挪来挪去浇灌哪怕是一小块的责任田。总的感觉是,费时费力费物,且效率不高。家家自备抗旱设施,再加上设备劳损折旧,如果有人作统计,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浪费啊!
说老实话,自打田地包干到户以后,农田水利设施一直就没有得到有效建设。此次旱灾已经告诉我们,三十年来我们把以前留下的抗旱老本荒废了不少,也把老本快吃完了,甚至是早已消耗殆尽。
在最为缺水的山西,此次抗旱暴露出农田水利设施的陈旧、建设机制体制的滞后、投入的严重不足,这些都已成为最致命的问题。作为山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冬小麦,78%受到了影响。干旱还造成部分地区旱井、旱窖、小泉小水等饮水工程失去作用,106万人、19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
全省70%以上的小泉断流,汾河、沁河等主要河道来水量较上年同期减少了5-8成。全省大中型水库目前的蓄水量仅为6.78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1.1亿立方米。晋城境内的101座水库干涸59座,64座塘坝有49座干涸。阳城县26座水库已经干涸的有21座。
铭记教训亡羊补牢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63座大中型水库都是1976年以前建设的,经过30年的运行,淤积量已达12亿立方米。近30年没有建成一座大型水库,这个省的地表水调蓄控制能力严重衰减,全省水库的调蓄能力不到河川径流量的四分之一。
事实上,对农村水利设施的忽视不仅仅是在山西,其它省份亦是基本如此。然而,近30年尤其是近20年来,山西的煤老板在国内可是一直以阔绰一路领先,在京深沪等地大肆购房置地,不眨眼消费超豪华轿车和顶级玩物,令人叹为观止。
谁也想不到,在煤老板风光无限的故乡,还有如此危机的水利建设令人忧虑痛心。这里的两相对比,究竟说明了什么?由此延伸开来,我们已经“不差钱”了,可是旱灾袭来,我们究竟缺了什么?风调雨顺的年景怎么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不铭记亡羊补牢的教训?
这场大旱,在山西已经引起了对水利建设的多重拷问,但又何尝不是对全国水利建设的多重拷问?或许,我们在旱灾面前所做的反思应该更多才是。(朱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