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16日电 《香港商报》16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称,在当前保护主义及去全球化逆流高涨时,中国不推行一般性的买国货政策,也应保留此项作为反制手段。在保护主义涨潮下,中国须制订应对方案全力维权,特别要研究应付各种新型保护主义的方法;既要通过世贸允许行动及诉讼机制进行,又要做好打各种贸易战的部署,实行两手准备。
文章摘录如下:
美国参众两院终于通过了奥巴马政府的8000余亿美元刺激经济方案,如何落实及最终效果怎样尚待观察,但其中的“买美国货”及优先户用美国人等条文,保护主义色彩浓厚,先已引起国际风波,欧洲及日本等对此尤为不满,七国会议亦表态反对保护主义。这种保护主义倾向,对中国亦有巨大影响,更应密切留意事态发展,并及时做出有力回应。
应保留反制手段
“买美国货”条文或将底触美国签署了的世贸政府采购条约,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中的相关条款,因此奥巴马要求方案中条文要符合国际协约要求,但具体情况如何则有待确认。对于中国来说,由于没有受上述条约保障,问题更大。
商务部在对此表态时指,为满足市场需求必须进口一些商品,因此中国不会实行“买中国货”政策,对国内外商品一视同仁。当然,这种表态理论正确,还抢占了道德高位,但在当前保护主义及去全球化逆流高涨时,却未必切合实际。即使中国不推行一般性的买国货政策,也应保留此项作为反制手段。
保护主义随世界经济不景气涨潮的现象,已引起世贸关注,其总裁已下令追踪各国有关措施做出报告,并将开会研讨。这种做法实有必要,如欧盟已恢复对奶农的出口补贴,俄国已自去年末提高多种产品关税及对出口补贴。欧美间还可能就生物燃料进行贸易战:鉴于美国对此类出口提供补助,欧盟正研究以征收关税作为对策。
世贸的担心自非多余,预计今年国际贸易将比去年收缩逾2%(去年则增逾6%),若再受保护主义影响,情况将更差。中国作为出口大国,自会受到保护主义的重大冲击,如欧盟最近已以反倾销为由向中国的紧固件入口征重税,美国亦正计划对一系列中国产品采相同措施。
保护主义续有新手段
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美国出台Smoot-Hawley法案全面提高关税,所引致的贸易战令全球衰退延长。在今天,由于有历史经验及世贸等多边、双边国际协约的掣肘,当年的全面提升贸易壁垒行动未必会重演,只是少数未入世贸国家(如俄国等)会不受约束。提升壁垒的行动也会大增,但仍只属局部,且会更多地依靠反倾销、反补贴等较高档次的手段。
然而这并不表示大萧条的保护主义幽灵不会复活,倒很可能会以其它新形式,特别是世贸监管之外的形式出现。这方面的发展,才是最值得关注者,也要求有新的对策。
保护主义的新发展至少有两大方向:一是经由政府救亡计划带来的干预型保护主义,目前主要出现在金融及汽车产业,今后或会进一步扩散到其它需要政府援助的行业;二是由货品及服务等商品领域,伸延到资本、劳力等生产因素领域,包括最近备受注视的金融保护主义:各国限制银行贷款用于本土项目和劳工保护主义:先请本国人及先炒外国人。
政府干预令保护主义更有理据:用纳税人的钱创造出来的新需求,自应优先用本国货及户用本国人来满足。干预措施也令贸易战转型,由过去的提升壁垒变为竞相出台补助产业政策。如美国出台救援车厂方案后,英、法、德亦跟随。德国总理直指美国的行为是保护主义,故其政府亦不得不救援本地车厂。此外,法国总理要求法国车厂把国外生产搬回国内,又引起了欧盟内部争吵,捷克及瑞典率先表态反对法国的做法。
实施两手准备和部署
在保护主义涨潮下,中国须制订应对方案全力维权,特别要研究应付上述各种新型保护主义的方法;既要通过世贸允许行动及诉讼机制进行,又要做好打各种贸易战的部署,实行两手准备。
去年末当欧盟限制中国紧固件入口时,当局组织了有关商会及企业,对欧盟紧固件的入口进行反倾销诉讼,实行以牙还牙。这是一种好办法,既积极进取,又能给予行业更多机会参与反制行动,在新形势下理应加以发扬光大。(凌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