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6日电 香港《文汇报》6日刊出香港立法会议员陈鉴林的文章说,创意产业是香港经济的重要元素,是推动香港发展的强劲动力。这份创意,政府不必大洒金钱,只要在社会内提供充足的支持,让创意在民间自行流动,化作商机,即可利用民间智慧扶助香港经济。
文章摘录如下:
创意产业是香港经济的重要元素,每年生产总值超过港币530亿元,是推动香港发展的强劲动力。目前香港与创意产业有关的机构逾30000家,从业员超过17万。
香港在不同的创意文化领域,包括电影、电视、设计、建筑、城市规划、动漫画、文化艺术和数码娱乐等,都拥有优势。要为经济开拓新出路,创意工业极有潜力发展成香港的第五大经济支柱。
创意产业的产生在于“人的创意”,而这份创意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我们社会环境鼓励创作,同时为这些创意制定开发渠道,提供发展土壤,商机便无穷无尽。
这份创意,不受地域限制,政府也不必大洒金钱,只要在社会内提供充足的支持,让创意在民间自行流动,化作商机,我们即可利用这份民间智慧扶助香港经济。
创意产业刺激内需
现在中央政府经常强调刺激内需,强调稳住内需是稳住经济的重要手段。一般情况下,政府都以减税退税、宽免民生收费等“派钱”手段,松开市民银根,期望市民因此增加消费,不过,市民仍对前景缺乏信心,偏向将多得金钱储起来。
其实,内需是可以“创造”出来的,一些新发明、新技术,如果对市民有真正的实用和娱乐价值,将有助带动消费需求;这些新发明新技术,刺激全新的消费意欲,让市民感到有消费需要,将社会潜藏的消费力导引出来,这就可以从根本上刺激内需。新年花市中一些设计新颖的精品往往热卖,商机处处,原因就在这里。
港人一向被认为头脑灵活,创意十足;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来自四面八方的流行信息也激发港人创出甚具创意的科学发明和文化作品。然而,我们的社会有否好好把握这些创意,不让创意埋没,这是可以探讨的。现时一些民间个体户或小型企业,虽有创意,却苦于不懂商业门路和融资渠道,未能将创意作品转化为商品,白白浪费了民间创意。
亟需宏观创意产业政策
创意产业在来势汹汹的金融海啸中,重要性更形突出,但是,香港特区政府着手研究创意产业,起动期比其它国家地区较晚。部分国家地区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已研究并大力发展创意产业,香港特区政府在2002年才由中央政策组委托香港大学进行“香港创意产业基线研究”,其后中策组在2004年再进行“香港文化及创意产业与珠江三角洲的关系研究”。
虽然,现时本港的创新及科技基金、应用科技研究院、香港科技园和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已推动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发展,本港又有不少大型文化工程推动文化创作(如西九龙文娱艺术区),但这些措施,政出多门,资源零散,对推动创意产业欠缺凝聚力。
由于香港缺乏一个强而有力的机构来宣传、推广、打造和发展香港的创意产业,这么一来,香港的创意产业仍然欠缺灵魂,难成气候,更难以在国际间巩固香港的创意产业地位。
相对其它地区,诸如日本、韩国和英国等,香港的创意产业仍属摸索阶段,创意产业成为第五支柱产业、稳住香港经济的发展空间仍大有可为。香港此刻亟需一套宏观的创意产业政策,协调经济、文化、民政和信息科技等范畴,这套政策并非成立一个创意基金或几个执行部门就能成事。
须知发展一种影响深远的产业,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工程,必须大刀阔斧进行更高层次的整合。近日,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已宣布决定成立一个创意产业办公室,我们期望这个办公室能确切统合现有各种创意产业的手段,抓紧这个“创意和商机”的关系,制定一套完整的创意产业政策,赋予香港创意产业以灵魂和重心,订定目标,统合资源,协助有创意者融资,更有效地将创意转化成商品,这才能将创意变成香港的经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