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6日电 台湾《中华日报》6日发表社论说,马英九“高度关切”连接金门、厦门的金嶝大桥研究规划案。金厦大桥之用为大,不但可创造高度经济效益,更可成为两岸和平表征,因此,不妨命名为“两岸和平大桥”。
社论摘录如下:
在马英九“高度关切”下,连接金门、厦门的金嶝大桥研究规划案,“经建会”将在一个月内汇整提报“行政院”,作为进一步评估兴建的依据。金嶝大桥之为用大矣哉,未来兴建完成后将成为两岸之间的纽带,不但可以创造高度经济效益,更可成为两岸和平表征,“行政院”应促其早日如海上长虹般的耸立在金厦间。
马英九于去年八月二十四日前往金门参加八•二三炮战五十周年纪念大会时,承诺年底完成金嶝大桥兴建规划报告,但“经建会”仍未提出,进度上显然已经落后,难怪基于“一诺千金”而表达“高度关切”。事实上,有关金嶝大桥之筹建,金门县政府于二○○六年底,已委托民间工程顾问公司完成《金嶝大桥兴建工程可行性及方案研究》。
冷战之后,全球进入大磨合时代,两岸和平交流乃成不可挡的趋势,随着台商西进、“小三通”带动两岸交流日益频繁。金厦之间建造大桥之议,则早在一九九八年就出现。是年,两岸学者专家研讨台湾和厦门间兴建海底隧道议题时,即有学者提出兴建金厦跨海大桥构想。二○○三年,两岸建筑学者曾具体研讨跨海大桥兴建方案。
根据具体构想,金厦大桥兴建方案有三:金门连接莲何、金门经角屿连接大嶝、金门连接大嶝,其中以第三方案较为双方属意,并初步以金嶝大桥名之。
马英九主张两岸开放应缓步渐进,终极目标则是建立和平架构,上任后已积极落实“大三通”、陆客来台观光等开放措施,对于“大选”期间列为政见之一的金嶝大桥之兴建,自然念兹在兹未曾须臾或忘。马英九对于金嶝大桥何时起造,应会听取各方意见,并尊重“行政院”权责“部会”规划时程,但必然乐见此一有利两岸发展的重大建设及早定案。
构想中的金嶝大桥,全长8.6公里,拟规划为双向四车道,行车最高时速一百公里,桥下可供五千吨级船舶通行,建造经费估约新台币一百零一亿元。未来建造完成后,若以六十公里时速从金门到厦门只需三十分钟,比目前小三通航程七十分钟节省一半以上。惟审时度势,金嶝大桥兴建案需待两岸两会充分协商后,方能拍板底定。
金嶝大桥可望成为两岸携手合作的首件工程,而两岸未来必须从制度面着力,才能建构互惠且有保障的交流平台;两岸综合性经济协议(CECA)一旦签署完成,金嶝大桥兴建案应可进入协商阶段。
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直言无讳地指出,台湾高度依赖大陆并不是坏事,如果大陆不再需要台湾而依赖不得,台商的处境乃至两岸贸易就要让人担心了。金嶝大桥建造完成后,适可体现两岸从此迈入充分互信互赖阶段,是时也,即使和平架构仍未建立,应也即可水到渠成。因此,金嶝大桥不妨命名为两岸和平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