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6日电 美国《侨报》当地时间5日发表评论说,中国正在利用自己的经济影响力,拓展更为宽阔的国际空间,甚至包括国际话语权。当务之急一方面是要放大“中国声音”的分贝,加大投入,增强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更重要的则是,必须让中文媒体以及那些办给外国人看的外文媒体,找到能让世界听懂、并能接受的报道方式。
文章摘录如下:
随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副主席习近平即将外访中东、非洲和拉美计划的公布,加之刚刚结束的温家宝“欧洲之旅”,北京高层今年开春的频密动作也被外界解读为中国正在利用自己的经济影响力,拓展更为宽阔的国际空间,甚至包括国际话语权。
海外媒体甚至将中国央视此前宣布的在今年推出阿拉伯语及俄语频道视为中国启动“国家公关战略”的第一声。
其主要缘于长期以来在西方媒体视野中的中国形象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去年“拉萨3•14事件”和奥运圣火海外传递中暴露出来的“中国声音困境”令海内外华人蒙羞和震怒。而中国软实力的发展30年来始终滞后于经济增长的事实,也让当局甚为揪心。
换言之,面向国际世界、重塑国家形象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中国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
笔者以为,中国与主导国际舆论的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价值体系和语言系统方面的差别过去存在、今天和未来还将长期存在。所谓的“舆论战”事实上是一场考验国家实力、当局智慧和媒体视野的持久战。
在这个多元的世界里,“话语权”不是靠争夺而赢得的,而是“你的声音”如何能进入他人的世界。因此,中国的当务之急一方面是要放大“中国声音”的分贝,加大投入,增强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更重要的则是,必须让中文媒体以及那些办给外国人看的外文媒体,找到能让世界听懂、并能接受的报道方式,建立媒体的国际公信力。否则,声音分贝再高,外界也会充耳不闻。(钟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