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5日电 柬埔寨《星洲日报》刊出文章说,十几年前,曾有媒体报道,柬埔寨有1000万颗地雷埋在地下,即是说,在当年柬埔寨1000万的人口中,每人要踩在一颗地雷上。虽然如今排雷已有10年,但是路还很长远。
文章摘录如下:
十几年前,曾经有外国媒体报道,柬埔寨有1000万颗地雷埋在地下,即是说,在当年柬埔寨1000万的人口中,每人要踩在一颗地雷上。住在城市的人,也许认为这是空口说白话,瞎吹牛,但当你踏进柬埔寨西北的地雷区,真正见到柬埔寨排雷中心(CMAC)把找到的地雷标上记号,密密麻麻地展示在你眼前时,一定会感到胆颤心惊。
地雷是战争给后人留下的罪恶产物,它像是要把伤痛刻在人们的身心上,时刻提醒着人们历史沉痛的黑暗面。只可惜,当柬埔寨正努力地排雷的同时,在世界的另一头,却仍然有人民活在枪林弹雨的战争阴霾下。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于去年12月18日至19日邀请柬埔寨外交部、CDC官员以及逾20家媒体,前往马德望省拉达那蒙多县佬乡波乡村的地雷区参观。每个进入地雷区内的人都必须穿上沉重的防雷衣和戴上防护面罩。大家坐上CMAC的车子,排成一字形的队伍,沿着特定的路线驶进雷区。
那一套沉重的防护衣帽,少说也有十几公斤,套在身上让人感到沉重且不舒服。不过,为了安全起见,所有人都非穿不可,因为若在地雷区内不小心踏中“风雷”(即断脚雷),虽保得住上半身,双脚还是会被炸得稀烂,若踏中的是反坦克雷,那可就粉身碎骨了。
步入·探索·发现·拆除
由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率领的记者访问团,从马德望省会沿着前往拜灵的57号路向预定的地雷区——拉达那蒙多县瑟佬乡波波村前进。原来只有50公里,路程约需一小时,但却不巧遇上公路修建,路途难走,最后花了2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在波波村草坪上,一列长长的白帆布帐蓬整齐地列着队,那是排雷人员的“家”。办公室也是由帐蓬搭成,那里除了挂着地雷分布图,还展示各种地雷及爆炸物、排雷车、卫生间等,虽然是野外的临时排雷点,但却“五脏俱全”。
防护衣帽笨重闷热
2名柬埔寨排雷中心(CMAC)的负责人在向记者介绍了此区的地雷分布情况后,便安排每位记者穿上笨重的防护衣和戴上安全帽。防护衣帽穿在身上使人感受到它非凡的重量,记者估计,起码有十几公斤重,而且全是由塑料和金属混合制成,在炎热的天气下使穿者更见闷热。
排雷人员帮参观者一一把衣帽穿戴好,记者们开始感到紧张,因为要前往的地方毕竟是一个“可怕的死亡之地”。当然,CMAC也做了万全的准备,工作人员一再地吩咐要紧跟前边排雷官的脚步,沿着红线外走,绝不可乱走。
在进入地雷区后,排雷人员手拿测探器小心探索,探到可疑处则会用剪刀轻轻地、小心翼翼地剪开草丛,然后插上一根小竹子。凡被发现有地雷的地方都会以红色绳子圈起围住,然后竖上标有骷髅骨头的牌子。
探雷犬劳苦功高
除了探测器,CMAC还养了2只来自波斯尼亚的探雷犬。它们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警犬,据说价格昂贵,一只售价1万5000美元至2万美元。排雷人员要它们工作时须用波斯尼亚语与它们沟通。只见它们被一条长长的绳子拉着,慢慢地边走边嗅,一旦发现可疑物便会蹲下不走,只要工作人员喊一声“万多烈”(返回)它便会乖乖地往回走。
CMAC人员说,2只排雷犬都介于一岁至2岁之间,它们每天工作6小时,来此之前都经过6个月至一年的严格训练,每6个月还要再经一次“考试”,不及格者不能上“战场”。工作时,排雷犬被2条长短绳拴着,2条绳子的另一头则由工作人员牵着,但人须站在安全的地方。
贫苦农民无选择•可耕地仍藏危机
这一区有114名排雷员,60%以上都是退伍军人,他们每天工作8个小时,月薪150美元左右,伙食自理,待遇不算高。
在这里,他们随时会遇到生命危险,一名驻马德望省的记者说,2006年时,因为发现一处有多个反坦克雷重叠在一起,当一群人前往围观时,反坦克雷突然爆炸,结果死了16人。
在地雷区也有许多相连的田地和玉米地,这些都是已经排好雷的可耕地,但谁也不能保证百分百的绝对安全。可是在贫穷的农村,农民在毫无选择的情况下,为了生存,常常都是与地雷擦肩而过的。
引爆地雷地动山摇
离开雷区回到CMAC驻地时,主办单位引爆了一颗吨级的反坦克地雷,让记者拍照。引爆区离约一公里,埋地深度一米左右,但在地雷爆炸时,仍可感受到地动山摇的震撼性,爆炸处冒起了一股浓烟,叫人害怕。
虽然CMAC排雷已有10年,但是他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远,或许再来一个10年或许是20年。这片土地虽然战火已熄,但留下的后遗症,却仍然能杀人无数,柬埔寨国民死伤严重。国家、国际耗费了许多人力与物力,以还柬埔寨一个无雷的土地、安全的家园。若历史真的可成为借鉴,真期望如今还在向他国射箭开炮的国家领导人,为了人民也为了后代,再加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