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20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19日刊文说,不论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冲击有多大,也不论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多大,重要的是,中国人必须面对现实——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
文章摘录如下: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连创高速增长奇迹,不仅使综合国力有了大幅上升,还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由此引起全球瞩目。尤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发达国家经济涨幅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所表现出的信心和气度令人折服。1月16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在北京发布了《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超于7%,并将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50%。
赞美总比批评易于入耳,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报告一经刊出,便引起很多人关注。以致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所所长汪同三出面解释:7%至8.9%的增长率,涵盖了90%以上的经济学家对2009年中国经济的预测。不用说90%以上的都是“预测”,就算是奋斗目标也只属于假设,虽然中国出台的4万亿刺激经济措施为其提供了逻辑支点,但综合中国的社会现状和利益分配趋向,4万亿刺激经济市场最终能否完全如愿还是个未知数。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有待开发的经济空间远远大于发达国家,这是经济学范畴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之所以能长期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因之一。然而,增长只能说明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市场开发和利用方面有一定差距,却不能理解为“中国将贡献全球经济增长50%”。若如此定论,就会只把所得利益记在账上,不计付出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况且,在全球经济增速普遍下降的同时,已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的中国悖于普遍规律而发展,让人很难相信这种预测的客观性。
据世界银行2006年一份报告显示,在中国最贫困的10%人口(约1.3亿人)中,2003年的平均收入比2001年降低了2.5%,这些家庭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世界银行对最贫困人口的定义标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同期中国经济却几乎是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世行的统计数据是否准确另当别论,有多少人真切感受到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实惠,也许中国老百姓心知肚明。如果世行的数据真实,他们的结论揭示出了个残酷的现实:中国富豪产生都是以扩大贫困群体为代价的。
不错,当前中国提出了钢铁、汽车等产业振兴措施,接下来还有一系列产业振兴措施要出台,将在无形中增强民间投资的信心,但不利的方面,除了贫富差距及社会福利体系有天然缺陷等问题,许多为之鼓噪者并未起到积极作用,诸如“买房爱国”、“消费爱国”等,论调唱的有点离谱,调子越高就越让人有距离感。
实事求是地说,不论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冲击有多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预测至少给中国学术界出了一道难题——如果认同这个数据,就只能找来貌似客观的理由为此“捧哏”;如果不认同他们的推算,将意味着多年的经济改革需要进一步审视。其实,中国学术界最终选择哪种方式表达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人必须面对现实——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