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6日电 香港《大公报》16日刊文认为,中东问题旷日持久,美、俄、欧洲大国在历史上均不同程度地介入冲突,对中东问题均有较成熟的施加影响渠道。中国虽然对中东和平进行过不懈努力,但更多局限在道义上。中国外交战略的重心在大国、在周边,对自己实力和利益核心,需有清醒认识。对中国而言,与国际社会一道努力缓和中东局势、缓解人道主义危机和推动巴以停火复谈是应尽国际责任,也是实实在在的“有所作为”。
文章摘录如下: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已持续二十天,一方面,战火持续扩大,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实现停火的种种努力均无果而终,中东和平遥遥无期。社会上不断爆出中国应该加大介入力度的呼吁,履行负责任大国的义务,力争在中东问题有所作为。
中国作为有影响的大国,作为安理会五常之一,面对如此重大的国际事件决不能袖手旁观。从战争伊始,中国即态度鲜明地表明,双方应立即实现停火,争取和平解决争端。随后,中方又派出中东问题特使斡旋,并利用一切多边与双边场合,力促冲突双方早日停火。
但也应该看到,以色列发动此次大规模军事行动经过周密的准备和策划,不达到消除哈马斯的威胁这一目的,以方不会善罢罢休。而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采取了支持、纵容的态度,也希望藉以之手,消除其在中东的一股最强大的恐怖势力,为日后重启中东和平进程扫清障碍。在这种条件下,中国积极介入冲突不会有结果。
以方军事打击的目标哈马斯是一颇受争议的组织。作为巴人政治组织,其争取民族解放、建立独立巴勒斯坦国的努力应当受到尊重,但它坚决反对同以媾和,主张巴勒斯坦人通过圣战的方式,用武力消灭犹太复国主义者的立场,与我外交主张大相径庭。
而在阿拉伯世界内,各国对哈马斯的态度也很复杂。埃及、约旦等许多持温和立场的国家,反对哈马斯的激进路线,主张巴以和谈。部分较激进的国家虽然在冲突中站在哈马斯一边,只因它是巴勒斯坦人,但对它的许多做法也颇有微辞。连一直与哈马斯并肩战斗的巴解组织,也与其产生了根本性矛盾,最终分道扬镳。中国直接介入冲突恐事与愿违,难以赢得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支持。
中东问题旷日持久,美、俄、欧洲大国均在此有直接利益,在历史上均不同程度地介入冲突,有的是当事方,有的是直接支持者,各大国对中东问题均有较成熟的施加影响的渠道。中国虽然也对中东和平进行过不懈努力,但更多是局限在道义上,中方缺乏影响各方的有效杠杆,对事态进程恐难产生实质性影响。
中国正处于和平发展的重要时期,保增长、促和谐是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的中心任务,中国外交要为实现这一中心任务保驾护航,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中国外交战略的重心在大国,在周边,对自己的实力和利益核心,中国需有清醒的认识。
以军在加沙的军事打击已造成至少一千零二十三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超过四千六百人受伤。局势未来发展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存在继续升级的可能性。对中国而言,会与国际社会一道努力缓和中东局势、缓解人道主义危机和推动巴以停火复谈是应尽的国际责任,也是实实在在的“有所作为”。(施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