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2日电 《香港商报》12日刊文说,全球金融危机正演变成一场全球就业危机,就连远离风暴中心的中国都备受牵连。新年旧岁之际,内地大学生就业难、农民工“返乡潮”的问题尤其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内地多个地方政府开始挥动“创业经济”的大旗,希望能掀起一股“创业热潮”以抵抗“就业寒冬”。
文章摘录如下:
就业寒冬催生创业热潮
或促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2009年开春,中国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中国社科院最新发布的《经济蓝皮书》称,2008年年底约有105万大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2009年7月又将有611万大学生面临就业,可就业市场却呈现有减无增之势。
此外,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也出现了数以千万计的“返乡大军”——他们大多来自制造业和服务行业,在城里失去了工作,不得不回到家乡,但家乡的就业机会只会比城市里更少。就业市场的惨淡也影响到了逾百万的“社会新鲜人”,工作岗位的减少令他们难以找到人生第一份工作。
2008年末广州举办第一场毕业生金融行业专场招聘会上,共有100家企业提供1500个岗位,但到场投递简历的学生就有1.5万名,供需比例在10:1以上。这还不是最夸张的:据统计,参加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名人数超过了105万人,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78:1,而2008年这一比例是60:1。
接受采访的学界人士指出,中国正处在工业化深入发展过程中,大工业的就业能力也呈下降趋势,“高增长低就业”开始显现,金融海啸又令就业形势更加恶化,现时只靠输血的就业扶持政策难以缓解就业压力。学界人士同时担心,中国的失业问题涉及到数量庞大的学生、白领及工人群体,倘若失业问题持续恶化,将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最大因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创业型经济”的思路受到研究者和政府决策者的关注。2009年开年后,内地各地方政府扶持“创业经济”的力度明显加大,例如,从1月1日起,云南省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首次创业人员将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大学生首次创业最高可获3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山东省成立了“青春创业促进会”,为青年创业提供资金帮扶和贷款担保;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也宣布,从2009年起设立创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自主创业的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小额贷款贴息、创业培训补贴、创业体系建设等;杭州市政府1月1日宣布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
一股自上而下的“创业热”似乎正在就业寒冬里悄然形成。暨南大学创业经济研究与实验中心主任张耀辉向本报表示:“‘创业经济’概念又受到追捧,主要是很多人希望能靠创业带动就业。因为现在失业者人数太过庞大,仅靠输血的就业扶持政策已难以缓解就业压力。因此,很多官员才把主意转到了‘创业经济’的概念上去,最近有一个统计还说,1人创业平均能带来5个就业岗位,果真如此,倒也能帮地方政府一个大忙。”
不过,张耀辉也表示,“以创业带动就业”短期内见效并不现实。“官员们忽略了一点,就业尚且如此困难,创业难道会更简单?要知道内地,尤其大学生群体的创业人数占比、成功率历来很低,现今全球经济不景气,做生意更不容易,想以此迅速带动就业很难。”
“创业经济”被寄予的另一层厚望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对抵御、防范、消除金融风暴起作用”。这方面被广泛引用的例子是1997年的韩国: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曾使韩国经济一度萎靡不振,然而,也正是经济衰退之后的失业大潮带来了“创业蜂拥期”。众多创业企业不仅为韩国在金融危机后迅速复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更为韩国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成功率不足一成
两大障碍隔绝创业门
尽管“创业经济”的概念越来越受重视,但最近一组来自内地的创业成功率数据却令人吃惊。2008年12月16日,广东省劳保厅厅长刘友君向全国人大代表汇报说,全世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20%,在中国成功率不足10%,在广东只有1%。被视为“创业经济主力军”、社会精英的大学生境遇尚且如此,普罗大众的创业之路或许更为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