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9日电 《香港商报》9日刊出香港经贸商会会长李秀恒的文章认为,金融海啸正席卷全球,对香港各方面的影响正不断浮现。面对未来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香港只有大力巩固服务业基础,为周边地区包括内地、东南亚以至全球提供商贸服务,才是真正出路,而这也是未来香港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
文章摘录如下:
金融海啸正席卷全球,对香港各方面的影响正不断浮现。为此,香港经贸商会不久前完成了一个研究报告,就如何促进就业、吸引国际商家来港加速发展服务业,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见和建议,获得政府的积极回应。面对未来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香港只有大力巩固服务业基础,为周边地区包括内地、东南亚以至全球提供商贸服务,才是真正出路,而这也是未来香港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
港仍须发展金融业
在金融海啸中,前段时间本港一些团体和个人曾对香港经济前景提出不少看法,包括认为香港不能再大力发展金融业、要加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还提出要发展边境加工区等等。笔者认为,这些意见都不符合香港的实际情况。
金融海啸爆发,香港金融业也出现一些问题,包括雷曼债券风波等,显示金融业的监管方面出了问题,但这并不是金融业发展的错。恰恰相反,香港未来经济的发展,只有发展第三产业,包括金融业,才有出路。香港具有自由港的独特优势,资金可以自由进出,容易吸纳全球的资金,金融业是香港第三产业的核心,未来不能削弱,只能不断加强及完善。
前几年,特区政府在应对亚洲金融风暴中,曾提出建设数码港、中药港、科技研究中心等,实践证明都不符合香港的现实情况,不仅私人机构不愿投资,政府的一些拨款和参与也无成效。
事实上,香港的外贸出口产品全是日用型消费品,香港制造业在技术、人才及配套产业方面,都缺乏发展高新产业的条件。即使少数有经济实力的香港公司愿意投资发展高科技,也一定会到内地去,与同具有高新科技条件的机构合作发展,决不会在香港搞,所以不会对香港经济有实质帮助。
放宽游客入境限制
故此,香港经济要长期稳定地发展,没有别的出路,只有全力发展第三产业,把香港具有国际化、专业化特色的服务业做大做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吸引全球更多的商贸人士及游客来港,是一个重要环节。
为此,因应两岸关系已明显、三通已经全面实现,为进一步促进台、港经贸关系发展,吸引多些台湾居民来港,政府应取消台湾居民来港签注。特首在2008/2009年度施政报告中,采取了相应较宽松的措施,但仍未足够。特区政府应积极与台湾当局洽商,商讨互免签注的安排,尽快落实港、台居民互免签注来往,为港、台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另一方面,东南亚、东欧及中东国家近年与香港的经贸关系日趋密切,这些地方渐成为香港产品出口的新兴市场,也是香港居民的重要外游地。笔者也已向特首提出建议,尽快与这些国家实现互免签证。
加快改善空气质量
香港要吸引全球更多的商贸人士和旅客来港,改善空气质量十分重要。近年来,香港空气质素急剧转坏,政府虽然推行“蓝天行动”多年,但成效一直欠佳。改善空气质量已成为香港未来经济发展的迫切问题。
现时香港已有21000多部领牌小巴及私家车使用石油气,尚有不少同类车辆未能使用,政府应采取实质性措施包括立法,尽快让全港的小巴和私家车都使用石油气或天然气,并推广到巴士及其它机动车辆。
而长远计,交通工具更要改用电力推动才最环保。香港地域狭小,人口密集,商业活动频繁,如何控制废气排放,以保持空气质量,是一个严峻问题,政府理应寻找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