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日,中国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在扩大内需严格土地监管新闻发布会上称,国务院近期安排在2年内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无疑会增加很多用地需求,耕地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将通过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占一补一”法定制度、土地开发需加大补充耕地、对违法占用耕地实行严格问责等措施等措施来保障农业用地,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
2008年12月3日,中国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在扩大内需严格土地监管新闻发布会上称,国务院近期安排在2年内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无疑会增加很多用地需求,耕地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将通过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占一补一”法定制度、土地开发需加大补充耕地、对违法占用耕地实行严格问责等措施等措施来保障农业用地,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
中新网12月26日电 美国《侨报》12月26日发表中国时评《保耕地“红线”,有害?》指出,中国钢铁企业在铁矿石博弈中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已揭示中国在全球话语权上的弱势。如果真把13亿人的吃饭问题寄付国际市场,不是拿13亿人的生存开玩笑?
时评原文摘录如下:
为保障本国粮食安全,中国领导层屡屡强调“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然而,一位经济学家却公然挑战,斥其“有害”、“会致房价大涨”。
“点炮”者为茅于轼,向来以敢说而争议不断。继“只有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有可能变富”、“个税起征点调至8000元都低”之后,这一选择在西方“平安夜”之日发出的惊悚言论,又闹得无数中国人不平不安!媒体、学界、民众纷纷“扔鞋”,质疑中夹杂叫骂声。
强调耕地保护与中国高房价的关联,茅于轼并非第一人。此前,每当住房困难的城镇居民呼吁大力发展买得起的中低价房时,开发商和相关官员就喜欢手擎“18亿亩耕地红线”这柄“尚方宝剑”,“担忧”造成大规模占用耕地,导致粮食危机。相比之下,茅于轼否定“红线”的方式显得离经叛道。
无论是用粮食分配关系已理顺还是粮食市场全球化来呼吁放弃“耕地红线”,茅于轼的理由都明显不充分。
一者,“人增地减”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突出的矛盾,因部分耕地质量降低,农业科技若无重大突破,粮食单产持续提高难度加大。认为中国“发生饥荒的可能性即使不等于零,也是微乎其微的”,不能成立;
二者,粮食与石油同为战略资源,不可随意交易。缺什么买什么的“市场万能”论,对粮食并不适用——几个月前的世界性粮食危机中,多个产粮国不就或限或禁粮食出口吗?
中国钢铁企业在铁矿石博弈中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已揭示中国在全球话语权上的弱势。如果真把13亿人的吃饭问题寄付国际市场,不是拿13亿人的生存开玩笑?“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共执政以来,始终强调农业为“第一产业”,即便推行改革开放也不忘把粮食稳定列为重中之重,立足于饥荒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假定之上,正是基于命脉不能悬于他人之手的深层考量。
当然,茅于轼作为学者有表达观点的自由,而将保护耕地作为高房价“替罪羊”的“异说”,或许是这位知名学者对当下中国房地产业如何摆脱金融危机的思考。但这种不无刺耳的学术分歧也警示,胡温让市场正确理解和执行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促其理性回归的努力,还有亟待加力之处。(钟海之)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