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 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
12月22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 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
中新网12月24日电 香港《文汇报》12月24日载文盘点二○○八年的中日关系指出,2008年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不仅成功经受了日本领导人变革等考验,也得益于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等共同考验的推动和促进。无论是出于对历史经验教训的认识,还是出于对各自长期战略利益需要,抑或应对现实挑战的功利考量,两国高层对于中日间维持和发展长期战略互惠友好关系的自觉性、坚定性,在即将过去的2008年里都有了明显进步。
文章摘录如下:
风云激荡的2008年即将过去,纷至沓来的政经大事,让这一年注定将成为中国历史乃至全球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标志意义。作为大国关系中重要一环的中日关系,在这一年中也很不平静,值得深入回顾和总结。
2008年的中日关系,以年初中国输日“毒饺子”事件的调查开锣,以年终日本千人青少年访问团访华谢幕,期间经历5月份胡锦涛主席访日暖春之旅、日本救援队赴四川震区救灾、8月福田康夫出席北京奥运会、10月新首相麻生太郎访华、11月航空自卫队幕僚长田母神俊雄论文事件、12月钓鱼岛风波和中日韩首脑峰会等重大事态。
结合2008年中日两国国内和全球政经形势,可以看出这一年两国关系的新特点、新趋势。
首先,中日国际地位的深刻变化在这一年进一步加速,也得到国际社会的确认。北京奥运会冲破重重困难和压力成功举办,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对中国作用及责任的进一步凸显,中国在东亚合作中主导性的进一步增强,都是中国继续加速崛起、国际地位提升的具体表现。反观日本,其国内经济形势继续低迷疲软,在金融经济危机冲击下左支右绌、束手无策,国内政局也处于变动不定状态,充分显示其谋求政治大国进程裹足不前的尴尬态势。而台海局势的历史性缓和、美国大选民主党大胜、金融经济危机持续影响等大背景、大环境的变化,也更有利于中国的加速崛起,对日本却是挑战大于机遇。
其次,中日关系的战略互惠定位进一步得到两国高层的体认和贯彻。2008年,在经历日本首相更迭的背景下,中日两国首脑不仅成功互访,还在洞爷湖八国峰会、20国峰会、APEC峰会、中日韩首脑峰会等重大多边外交场合频频见面。两国在经贸交流与合作、联合开发东海油气资源、民间互访与了解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日本军舰6月底首次成功访华更是极具象征意义:不仅标志两国军事安全交流达到新的水平,更意味中国民众在对日心理上经受住了重大考验。
尽管有产品质量风波、北京奥运前西藏风波、田母神俊雄论文风波、钓鱼岛风波等负面事件接连发生,但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风波都得到两国高层的自觉控制和引导,负面事件并未生成连锁效应等恶性循环,甚至连持续的时间都很有限。可以说,2008年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不仅成功经受了日本领导人变革等考验,也得益于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等共同考验的推动和促进。无论是出于对历史经验教训的认识,还是出于对各自长期战略利益需要,抑或应对现实挑战的功利考量,两国高层对于中日间维持和发展长期战略互惠友好关系的自觉性、坚定性,在即将过去的2008年里都有了明显进步。
再次,两国民众对对方及两国关系的认识定位呈现出严重错位的状态:中国民众对日好感及对中日关系的乐观认识显著上升,日本民意的相关反应却逆向下降。
9月底,第四次中日联合舆论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中日关系“很好”或“比较好”的中国学生和市民比例分别达到42.5%和56.0%,较07年分别上升了34.3和31个百分点。而日本内阁府12月6日发表的外交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对中国有好感”的日本人较去年的调查下降2.2个百分点,以31.8%创下1978年开始调查以来的最低点。
调查结果还显示,中方有82.3%的市民和64.9%的学生对中日关系的未来至少抱有比较(谨慎)乐观的态度,比去年的比例有所增加;认为今后两国关系将会变好的日本市民和知识阶层人士所占比例分别为32.2%和50.8,与去年相比分别下降了8.7和16.9个百分点,充分显示出两国民意的重大反差。
在政治关系持续回暖、高层交互日趋频繁的背景下,中日两国民意却出现一升一降的鲜明对比,体现出两国关系背后一直以来始终面临的深层挑战。
中国民意的良性回转,既是国民心态在国家崛起过程中渐趋积极自信的反映,也是官方高层积极自觉正面引导的结果。日本民意逆向下行,则既是对其国内经济形势长期低迷疲软的投射,也是在中国持续崛起背景下国民心态趋于疑惧、惶恐、焦虑的反映;既是其媒体对“毒饺风波”、西藏风波、钓鱼岛风波等负面事件大肆渲染的结果,更是其政坛变幻不定,政治家对中日关系缺乏坚定一贯的战略认识所致。
尽管包括麻生首相在内的不少日本政治高官都有促进中日民意良性交互的良好愿望,但在国内如何巩固强化并推广对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共识,探索如何有效避免国内政治的短期利益、功利需要冲击两国关系大局,以及如何有效引导国内民意走出扭曲不良心态,以有效应对两国关系中包括民意在内的诸多挑战,从而冰释两国间根深蒂固的民间敌意,要做的无疑还很多很多。(张智新)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