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桑兰坐着轮椅用辅助手臂交接火炬。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
资料图片:桑兰坐着轮椅用辅助手臂交接火炬。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
中新网11月17日电 香港《大公报》发表资深评论员甄城撰写的文章《桑兰事件细化“以人为本”》指出,中国自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之后,已经开启了一个历史新起点。桑兰事件的典型意义就在于“以点带面”,通过它找出并改进人性化服务方面的差距,有助于推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同时也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和不良的社会风气,让中国又好又快地稳步发展。
文章摘录如下:
前国家体操队女队员、高位截瘫的桑兰,日前乘坐从福州起飞的东航MU5181航班返回北京时,因落地后没有专用轮椅而下不了飞机,并因此而延误了下一班旅客的登机时间,造成群情激愤。网友指责其“耍大牌”,桑兰则在博客中为自己鸣冤叫屈。尽管东航相关负责人已到桑兰家中致歉,事件却没有结束。11月11日,中国残联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央视“东方时空”也于当日介入此事,可见桑兰事件带出的人性化服务缺陷,是一个全局性问题。
众所周知,凡是能够被央视曝光的“个别事件”,都不是个别的偶然事件,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由于央视的覆盖面和收视率没有可比性,其权威性和敏感性也无庸置疑。令人欣慰的是,此次央视曝光的桑兰事件,不仅力求客观公正,而且是从人性化角度切入的,让事实站出来说话,因而就更具有说服力,同时也能够引发人们的正确思考。
通过分析就会发现,在桑兰事件的所有细节中,“轮椅”虽然不会说话,却是该事件中最大的“角儿”——桑兰如果不是高位截瘫,而是一般性的行走不便或下肢残疾,机场为她提供的简易轮椅就不仅不是问题,而且还是人性化服务的最好体现,或许还会被当作政绩写入事主单位的年终总结,因为她还是名人。可惜桑兰恰恰不属于为数众多的“一般性”,而是属于极少数的“特殊性”。对于习惯于只关注一般性的人们来说,桑兰的特殊性无疑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道理很简单,“一般性”的优势只能体现在“面”上,“点”则恰恰是其不能触碰的软肋,特殊性之特也体现在“点”上。
桑兰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她需要一张“专用轮椅”,而且在于她还是一个“特殊的名人”。十年前,十七岁的桑兰已是国家体操队中的一名老队员。从她十二岁进入国家队,到1998年去美国参加第四届友好运动会的跳马比赛,因意外事故而终结了她的运动员生涯,她的有幸与不幸,都与桑兰之“名”紧密相连。她能够奇迹般地活到今天,也是一个并非几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绵长话题。因此,她虽然也属于名人,却不能像一般名人那样看待她。此外,在所有的轮椅使用者中,桑兰的高位截瘫仍是一个例外,因而也不能像对待一般的乘坐轮椅的残疾人那样,用一般性服务对待需要特殊服务的桑兰。
层层剖析“桑兰事件”还会发现,人性化服务已经不是一张轮椅合不合适的问题,而是所有的服务主体都需要认真面对的一个社会课题。这个服务主体不仅包括桑兰所乘的东航班机,以及该机起降必经的福州和首都机场,还应该包括这条长长的服务链中必然会涉及到的行政管理。若是再往深里探究,一路追下去的话,还会牵扯到各级职能部门,在“以人为本”上是不是做到了无可挑剔。因此,桑兰事件中的轮椅不是一张简单的轮椅,而是一把能够检验“以人为本”国策是否细化到人性化的标尺。
“以人为本”最需要的就是人性化,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这一举国之策的务实还是务虚。
以轮椅为例,首先就有一个重视的问题。这里所说的重视,是指轮椅的人性化指标,能否做到从内到外、从静到动的全方位细化考核。
其次是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训。目前,一般的职业培训遍地都是,短缺的是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的特殊培训,不仅缺少教材和师资,而且缺少制度保障。如果能把对残疾人的服务提升到制度保障的层面,再辅之以法治手段,相信全社会的人性化服务,都会在“可持续上”明显改观。
再者就是舆论导向。央视“东方时空”此次从人性化角度切入桑兰事件,为官方传媒在舆论导向中把“以人为本”向人性化贴近带了个好头。因为中国与外国不同,官媒舆论可以直接影响社会风气的向好与向坏。因此,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关注什么忽略什么,都会影响到人们的价值观念。
北京观察家指出,中国自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之后,已经开启了一个历史新起点。桑兰事件的典型意义就在于“以点带面”,通过它找出并改进人性化服务方面的差距,有助于推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同时也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和不良的社会风气,让中国又好又快地稳步发展。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