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六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中方高度重视中美关系,主张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中美关系不因一时一事而改变。 中新社发 史利 摄
|
十一月六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中方高度重视中美关系,主张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中美关系不因一时一事而改变。 中新社发 史利 摄
|
中新网11月11日电 美国《侨报》11月10日发表社论《奥巴马上台,美中关系应缩短摇摆期》指出,奥巴马上台后,美中关系还是很可能面临“摇摆期”。缩短“摇摆期”,最重要的是双方建立互信,而互信只有在交流和合作中才能形成和增强。我们期待,奥巴马新政府与中国领导人之间,利用各种机会和渠道,尽快地展开各种高层互动,从而增强互信,消弭摩擦。
社论摘录如下: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的美中关系,诚如他选前在美国中国商会《中国简报》中撰文所说,虽然将面临一系列挑战,但只要认识到两国的“共同利益”,就能“开展建设性的合作”。奥巴马当选后,中国第一时间时致电祝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8日与奥巴马通电话,双方都表示要高度珍惜和大力发展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美中关系。
然而,回顾历史,近年来美国历届总统上台后几乎都经历“摇摆期”。民主党籍前总统克林顿上台前,曾对中国多次提出激烈批评,但执政伊始对华“摇摆期”后,开创了美中“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现任共和党籍总统小布什上台后,曾视中国为“战略对手”,军机相撞事件更曾使两国关系一度陷入低谷,“摇摆期”后却致力发展两国对话的常态机制,对华关系成为其执政8年的外交最亮点。看似“传统”的“摇摆期”,折射出新总统对华认识的理性渐进过程。奥巴马上台后,美中关系还是很可能面临“摇摆期”,这是多种因素使然:
金融海啸、经济衰退中民心思变。以“变”为竞选口号的奥巴马,必然会在内政外交政策中求变求新,与小布什拉开距离,其中包括对华政策。内政中,他将以保障国内就业、恢复经济元气为重点;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在贸易、汇率、人权、环保等诸多议题上,他会有对华加压之势。
贸易是美中最有可能发生摩擦的领域。在民主党传统和经济形势等双重作用下,奥巴马会实行更多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美中贸易摩擦有望加剧。一方面,共和党主张自由贸易,民主党则笃信所谓“公平贸易”,即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下,支持一定程度政府干预的新凯恩斯主义声音在美国正变强。奥巴马已公开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称将就汇率、美中贸易逆差等加大对华施压。他执政后,可能更多利用世界贸易组织(WTO)等争端解决机制提起对华诉讼、更多采取反倾销等惩罚性贸易措施,给美中关系带来变数。
除贸易、汇率议题外,奥巴马执政后,在人权、环保等议题上亦会回归民主党传统框架。人权是民主党的基本诉求之一,作为民主党左翼人物,奥巴马自会在人权议题上,对中国态度更强硬。而若奥巴马兑现竞选承诺,使美国重返《京都议定书》,美中两个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间的关系,势必面临重新调整,让中国在全球“气候外交”中面临更大压力。
尽管“摇摆期”可能难以避免,但奥巴马的个人风格,更加上美中关系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合力,此“摇摆期”应该可以大大缩短。
首先,美中关系从1979年正式建交至今,美国对华政策框架已总体稳定。从美国利益角度说,美中互相依存、利益攸关,这已成民主党和共和党的两党共识。对此,奥巴马应该看得很清楚,寻求推进两国理性合作的意愿会更强烈,正如他在民主党初选首次辩论中所说,“我们必须往东看,因为世界的重心正逐步向亚洲转移…… 很明显中国正在崛起,而且会继续下去”。
其二,世界经济格局中,受困于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的美国需倚重中国的建设性贡献。中国持有美国约5500亿美元国债,对维持美元主导的世界金融体系深具现实意义。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本月将来美参加国际金融峰会,凸显出中国对稳定世界经济大局举足轻重的作用。寻求力挽经济狂澜的的奥巴马,不能忽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独特贡献。
再者,海峡两岸关系目前发展态势良好,减少中美就此敏感议题发生摩擦的可能。台湾问题仍是中美两国关系中最敏感的核心问题,而两岸两会近日在台湾签署四项协议,“三通”大步迈进。从奥巴马的竞选语言看,虽仍有坚持一手“中美三个公报”、一手维持“对台关系法”之意,但已明确表态,两岸问题是“1990年代以来最好”。
最后,奥巴马的个人风格,强调技术性和操作性,兼具活力激情和务实理性,他也定会意识到,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与中国合作。因此,美中关系在稳定中发展,在微调中前行,尽可能缩短“摇摆期”,只有这样才最大程度地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而缩短“摇摆期”,最重要的是双方建立互信,而互信只有在交流和合作中才能形成和增强。我们期待,奥巴马新政府与中国领导人之间,利用各种机会和渠道,尽快地展开各种高层互动,从而增强互信,消弭摩擦。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