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六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中方高度重视中美关系,主张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中美关系不因一时一事而改变。 中新社发 史利 摄
|
十一月六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中方高度重视中美关系,主张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中美关系不因一时一事而改变。 中新社发 史利 摄
|
中新网11月10日电 美国《侨报》11月9日在“周末视点”栏目刊发该报评论员沙蒙撰写的文章《奥巴马时代美中关系展望》指出,总体而言,奥巴马时代的美中关系,还应该是在美中建交三十年基础上的稳步推进,不可能有大起大落的突变,也不致于产生严重的摩擦,更不会重新回到冷战时代。因为即使如奥巴马所谓“非友非敌的竞争者”关系,还是胡锦涛所言“建设性合作关系”,都具备交流、对话、合作的互补内涵,都拥有开创性交往的无限空间。
文章摘录如下:
裹夹着改革与希望的火种,点燃了美利坚新大陆的每一个角落,一个名字奇特口才奇佳的非洲裔血统美国人,一位远离美国权力和财富中心的平民之子,历经近两年锲而不舍的跋涉奋战,唤醒多少人内心的激情与梦想,终于在全球瞩目下成功进军白宫,当选为美利坚合众国第44届总统。
奥巴马执政后的美中关系将会朝什麽方向发展,显然也牵系美国华侨华人、中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的心。虽然奥巴马曾经对中国人权记录和其它议题发表过强硬言论,甚至反对布什总统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但这类“竞选语言”也并非新鲜。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布什父子在当选后都曾经有在对华关系领域“食言”转向的纪录。
实际上,影响中美两国关系的几个重要因素包括台湾问题、人权问题、导弹扩散和宗教自由等,都在美中两国建交三十年来的风风雨雨中得到摔打,双方之间不断的磨合已经将对抗转变为对话,从冷战转为元首热线,从互相猜忌转化到交流合作,这个大趋势是双方任何一国领导人更新换代都不可能再逆转的。美中两国建交三十年所奠定的基石,正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标杆。
父亲是肯尼亚留美学生,出生在亚裔移民聚居并且亚太文化特征鲜明的夏威夷,童年时期旅居印尼四年,有一位华裔妹夫,其同父异母弟弟在中国深圳做过六年义工……奥巴马的这些背景显然有助于调整他观察世界的视角及对文化多元性的感悟。
其实,参议院“美中工作小组”就是奥巴马2006年1月与共和党参议员高文共同发起成立的,他关注到中国的崛起,主张透过美中全面接触与对话发展两国关系,展现了他对中国事务的高度重视。同年4月,奥巴马在芝加哥环球事务协会首度阐述了他的外交政策,明确地将美中关系定位为“非友非敌的竞争者”关系。奥巴马在2008年10月与麦凯恩的最后一场辩论涉及外交政策时,主张深化美中在经济安全和全球政策方面的高层对话,加强两国在环保和军事领域的交流,认为双方需要建立长期积极且具有建设性的关系。
奥巴马和麦凯恩在中国美国商会月刊《中国简报》(10月刊)上首次撰文公开阐述对华政策。奥巴马在文中就表示,“我深知,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都能够受益于对华贸易,但前提必须是中国同意遵守市场规则,并在世界均衡发展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虽然对中国人权、对台军售等方面都不乏强硬的态度,但奥巴马更多着眼的是推动中美两国之间经济贸易的发展。虽然站在维护“美国价值”的立场,但奥巴马也更清楚美中两国交往的切实利益。由于担心巨大的贸易顺差、中国政府对人民币的操纵以及违犯国际知识产权,以及恪守维护美国劳工阶层利益的承诺,奥巴马政府未来在对华关系上, 将会更加注重理顺经贸关系,对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以及金融体制改革有更多关注。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相信奥巴马会延续美中之间业已架构的良好关系,会抓住和中国合作的机会。他说:“奥巴马会向中国伸出友谊之手,中国毋须担心”。与中国沟通渠道畅通的联邦参议员范士丹也预期,奥巴马当政后,美中关系将比现在更加正面。
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奥巴马首席中国政策顾问杰佛里·贝德认为,奥巴马将延续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来历届美国总统的主流对华政策。他相信奥巴马作为一个务实主义者和问题解决者,将和中国领导人一起致力于中美间的各种解决。
因此,总体而言,奥巴马时代的美中关系,还应该是在美中建交三十年基础上的稳步推进,不可能有大起大落的突变,也不致于产生严重的摩擦,更不会重新回到冷战时代。因为即使如奥巴马所谓“非友非敌的竞争者”关系,还是胡锦涛所言“建设性合作关系”,都具备交流、对话、合作的互补内涵,都拥有开创性交往的无限空间。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