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1日晚,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讲台上)、公使刘光源(左一)夫妇、公使谢锋夫人、总领事吴冬梅等参加当地侨学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九周年晚会。周文重在晚会上致词说,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建设成就辉煌,2008年的中国经受了各种严峻的考验,两岸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机,中华民族复兴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图为周文重在晚会上提议为祖国干杯。 中新社发 邱江波 摄
|
当地时间9月21日晚,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讲台上)、公使刘光源(左一)夫妇、公使谢锋夫人、总领事吴冬梅等参加当地侨学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九周年晚会。周文重在晚会上致词说,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建设成就辉煌,2008年的中国经受了各种严峻的考验,两岸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机,中华民族复兴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图为周文重在晚会上提议为祖国干杯。 中新社发 邱江波 摄
|
中新网10月8日电 香港商报发表香港特区政府经济顾问郭国全撰写的文章《经济融合三十年的启示》指出,自香港1997年回归祖国,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融合不断加强,港人对国家的认同感亦逐步提升,内地的经济发展对香港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和全面,体现在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文章摘录如下:
1980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在广州召开广东、福建两省会议,对特区建设的方针、步骤和方法作了明确规定,并确定深圳、珠海、汕头及厦门为四个经济特区。首先响应的就是香港的商人,他们不仅带去了资金,还带去了技术、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的理念。
一河之隔的深圳是港商在内地最早的投资目的地。海外资金与内地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结合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迅速改变了深圳的面貌,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深圳就从一个小渔村变身为一个现代城市,深圳的GDP在1981至1990年以平均每年36%的速度上升。鉴于深圳特区的成功开发,1984年中央政府进一步将开放范围扩展到包括上海、广州在内的14个沿海城市,中国全面开放迈出了重要一步。
藉着在广东迅速发展加工贸易,香港制造业不但扩张了生产规模,也减低了成本,香港投资者的足迹亦逐渐向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地区推进。80年代末,珠三角成为全国的工业基地,广东的对外贸易占全国的32%,并成为全国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随着港商逐渐将工厂迁往珠三角等地,香港制造业的比重从1980年的22.8%跌至1990年的16.7%,但同期,贸易的比重则上升近5个百分点。
1992年,中央政府重新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1993年基本完成价格体制的改革,95%的消费品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奠定了市场经济的雏形。市场机制的建立令资源配置更具效益,也吸引更多的香港投资者,香港制造业以更快的速度北移,其在GDP的比重在这十年间再减少11个百分点,至2000年的5.4%。贸易行业的比重则进一步上升至18.6%。香港出口贸易在1980和2000年间增长近9倍,内地的出口贸易在这期间的增长更快,以美元计激增13倍。
这些数字说明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机遇下,港商找到新的发展方向:结合内地庞大的生产容量,大大提升了香港的出口规模和竞争力,令香港贸易行业蓬勃发展;内地开放发展和贸易激增的同时,也为香港服务业带来了新契机,尤其是与贸易有关的服务如金融、物流、会计、专业服务、工商支持等行业,在整个90年代都有长足发展。服务业的比重由1990年的75.4%升至2000年的86.5%,其中金融业在GDP的份额持续提升,由1990年的6.6%升至2000年的12.0%。
这十年期间,香港在内地的投资地点与行业也更为多元化。80年代末,香港在内地的累积投资约九成都在广东,而90年代末,四成的累积投资已在广东以外的地区,尤其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港商新的投资热点。越来越多的港商投资于基建、房地产、金融、物流以及其它专业服务领域,将商业服务的理念带进内地,促进内地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内地投资环境的改善,其它外资亦蜂拥而至,然而迄今,香港仍然是内地第一大外资来源地。
中国于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外贸易,中国大量的劳动力进入世界市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同时为内地及全球带来了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时期。国家内部经济的改革进一步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与民营经济的兴起以及90年代末开始住房制度的改革都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的经济总量在过去的30年增长14倍,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
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为香港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不同阶段的角色也不断转变。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后,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两地的交通网络进一步强化,便利两地之间的人员及货物往来,两地政府更于2003年签署“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将两地的经济融合提升到新的层次。在实施后的首三年,CEPA为香港创造了36000新增职位和51亿港元的额外资本投资。在“个人游”的计划下,来港的内地旅客为香港消费市道带来超过220亿港元的额外消费。
曾有人担心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之后,香港的中介角色将被淡化。过去五年香港的贸易不但没有下滑,反而乘着内地贸易激增之势,香港作为全球采购和供应链管理中心的角色得到进一步巩固,整体出口在2002至2007年期间以平均11%的速度增长。离岸贸易的重要性也不断增加,其规模以货物价值来说已与整体出口相当。同时,随着内地经济急速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显著,推行金融改革已成为国家当前改革开放的重要项目。在这方面,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香港是内地企业首选的海外集资地,不仅为内地引进资金、技术,而且也可协助内地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与国际化程度。随着内地企业走向国际,香港的中介角色被赋予新的内涵,继续发挥独特的优势。
香港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固然有赖港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香港精神”,但亦是大大得益于与内地,尤其是与广东省的经济融合。虽然经历亚洲金融风暴,2001年全球经济下滑,以及“非典”的严重冲击,但凭借内地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自身的灵活变通,香港每次都能很快复苏过来。去年创下人均本地生产总值29900美元的新高,就业人数也创历史新高。
中国正致力于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减少对外部需求的依赖,提升内部消费,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增长。然而,从美国开始而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已带来极大的不明朗因素,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下行风险,对中国以至香港的短期经济都会构成影响。不过,长远而言,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市场化更趋完善和国际化不断提高的推动力下,相信中国持续快速增长的大格局不会改变,两地经济融合的大趋势亦会继续。这将有助于纾缓全球金融危机对香港的冲击,为香港经济提供支持。
如果说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是一个改革与开放的过程,那么香港过去30年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与内地经济融合的过程。展望未来,在“一国两制”下,香港必须继续在与内地经济进一步融合的过程中找出新的机遇和发展方向,以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