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7日电 美国《侨报》10月6日发表时事评论文章《对台军售折射美国均势旧思维》说,1950年,杜鲁门决定介入台海问题。自此以后,半个多世纪里,华府两岸政策虽阴晴不定,但还有清晰轨迹可寻,这就是力图在两岸间维持均势,以谋求其在此地区的霸权。
文章摘录如下:
3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向台出售6项军事设备,总计有330枚爱国者三型防空导弹及相关设备、30架阿帕奇武装攻击直升机、F16及F5E/F等多型战斗机补给零件、4套E2预警机升级套件、32枚鱼叉式反舰导弹及两套仿真器、以及182枚反坦克导弹,价值达64.63亿美元。
这是华府近些年单日宣布的最大一笔对台军售案。此次交易名单虽然没有包括争议极大的柴油动力潜艇的先期规划和66架F -16C /D战机,甚至此前列入审议的“黑鹰”通用直升机也未入选,但台湾还是获得了诸多突破。如潜舰发射的鱼叉飞弹、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及爱国者三型飞弹都是华府首次放行,三者可以大大加强台湾的反登陆和导弹拦截能力。
均势是美对两岸一贯政策
和7年前相比,此次军售与乐意融融的中美关系现状完全不搭调。2001年4月华府宣布40多亿美元的对台军售时,中美关系正经受撞机之后的严冬考验,再加上小布什上台之初对华的敌视心态,宣布大宗军售遂成为一政治性手段。7年后的今天,中美不仅不再视为竞争对手,更早已超越双边,形成紧密相关的利益共同体,两国领导人也结成了亲密友好的私人关系。在内部深陷金融风暴、外受反恐战争拖累、朝核问题陷入新的僵局之时,美国正需要中国全力配合、施以援手。此时突然宣布如此大宗军售,搅浑一池春水,似乎完全不合常理。
不过,如果联系美国历届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这一疑惑不难解答。1950年,杜鲁门决定介入台海问题。自此以后,半个多世纪里,华府两岸政策虽阴晴不定,但还有清晰轨迹可寻,这就是力图在两岸间维持均势,以谋求其在此地区的霸权。这种均势可以分为两类:政治均势与军事均势。所谓政治均势,是指华盛顿竭力在台海两岸维持一种分裂分治、平等对峙的政治局面。军事均势则是着眼于让台湾获得“最低限度的充足自卫力”,“其目标不是去对大陆可能的进攻,而是要确保在台海存在一种充足的均势,使得武力得以被遏制。”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对华优势显著下降,其维持传统均势政策的空间和能力也渐趋萎缩。不过,情境还远未落到华府必须抛弃台湾的地步。特别是,对一个仍不信任中国未来抱负和力图维持自己在全球尤其东亚地区霸权地位的国家来说,抛弃台湾意味着美国失去从内部制衡、拖延大陆快速崛起的机会和筹码,也意味着华府失去了未来和北京打交道的重要资本。
布什没有抛弃均势
此次对台军售数额之所以如此巨大,原因在于,它是布什政府几年来与台军贸长期受限的结果。2001年那笔巨额交易之后,美对台军贸流量显著减少,其间只有2004年向台提供的两套先进长程预警雷达系统和2005年提供的2艘旧纪德级驱逐舰。不过,并非中美关系的靠近促使布什政府放弃两岸均势政策,而是岛内政治形势的变化使得华府无法向台供应军备。
实际上,此次军售部分项目布什政府早在第一届任期即有心供给,但由于泛蓝阵营主导的台湾“立法院”强力阻拦,民进党政府竭力推动的庞大军购案始终未能过关。对此华府十分着急,除了在各种场合呼吁台湾“展示自我防卫的决心”外,美方甚至主动以优厚条件游说台湾防卫机构。
陈水扁执政后期,岛内情势出现新的变化。民进党政府越来越不受华府束缚,在两岸政策上呈现日趋浓厚的挑衅色彩。为了避免给台独势力发出错误讯号,防止两岸紧张局势爆破,损害美国利益,布什政府不得不在军售问题上自我设限,借机敲打扁当局,并配合大陆的遏独行动。
随着马英九的上台,两岸紧张局势不再。在此情势下,华府的当务之急在于,通过强化军售来提升美台关系包括军事合作关系,避免后者过快靠拢大陆。2008年美国国防部出台的中国军力报告大肆渲染两岸军事失衡,为此次巨额军售预热。
此前,华府内部的拖延不决包括7月间美国太平洋军区司令基廷的“冻结”言论只是表明,布什政府一方面在试探台湾马政府的真实意图,另一方面也在寻找一个宣布军售的合适时机。
可以说,赶在美国国会休会和布什政府明年1月份任期届满之前的最后时机宣布,是一个最明智的选择。这样,布什政府即延续了两岸均势政策,又不会对中美关系造成太大冲击,毕竟美国即将迎来一位新总统。(李因才)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