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儿时守岁

2012年01月16日 16:54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除夕守岁,是我国最重要的年俗之一。除夕晚上,合家老少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畅谈一年来的成败得失和甜酸苦辣,憧憬来年的美好生活,直至凌晨。除夕守岁又称“熬年”,意谓虔诚坐夜熬年辞旧迎新。宋朝诗人苏轼写下的《守岁》一诗:“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更表达了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儿时虽然物质生活贫困,但除夕却家家守岁。它甚至比拜年更重要。因为它着重体现了普通百姓人家对如水逝去的岁月惜别留恋之情和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

  儿时是很盼望过大年三十夜的,因为三十夜不仅可以吃到一年最丰盛的菜肴,而且可以品尝不少零食。至今还记得一首过年的童谣:“今也巴(方言“盼”的意思),明也巴,好不容易巴到三十夜。鱼啊肉啊尽我叉,瓜子花生尽我抓,大家一起笑哈哈。”

  守岁之夜,家家户户再穷也要准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而且必须有肉有鱼。那时我家兄弟姐妹4个,全靠父亲一个人40元的月工资生活,母亲没有工作就在家绞草绳包贴补家用。我家每年的年夜饭都是茨菇烧风肉、红煮鲢鱼、韭菜炒百页、青菜豆腐汤。这四个菜有荤有素,搭配合理又寓意“四四(事事)如意”,这也是那个时期大多数百姓家的年夜饭。其中茨菇烧风肉是我们苏北人家大年三十的传统年菜,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一进入交冬数九,人们总爱割上几斤肉,吊在屋檐下接受腊风的洗礼。

  说来也怪,经过腊风吹拂的猪肉便散发出一种腊香,这种特有的腊香,让人们更加体味到过年的滋味。用茨菇烧风肉不仅可以充分吸收风肉的汤汁,而且茨菇味甜、形好、耐煮,实为风肉的最佳伴侣。茨菇烧风肉,又酥又甜,吃在嘴里,腊香满口,回味无穷。红煮鲢鱼表示“鲢鲢(年年)有鱼(余)”。韭菜炒百页表示“十全十美”,百页是一种薄如纸的豆制品,韭菜谐音是“九菜”,加上百页便成了十菜了,故寓意“十全十美”。而青菜豆腐汤则是保平安之意。豆腐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氨基酸以及多种矿物质。青菜为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最丰富的蔬菜之一。 故“青菜豆腐保平安”不仅是豆腐与“多福”谐音,更重要的是这种蔬菜“黄金搭档”是最健康营养的,既为保证身体的生理需要提供物质条件,又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年夜饭吃得很慢,比现在婚宴还要慢。除了辛苦一年慢慢品尝这年终的佳肴外,最主要的就是在扯时间。那时的娱乐生活很单调,没有收音机,更没有电视机,农村不通电,城里家家只有一盏15W的电灯,一到夜里12点就断电,还时常停电。所谓娱乐生活就是在灯下听母亲讲故事。母亲读过几年私塾,看过《聊斋志异》,说得都是些鬼怪狐仙之类的故事,虽然听得毛骨耸然,却很过瘾。于是年夜饭过后,我们便催促母亲讲故事。

  父母将桌子收拾干净后,便将煤球炉拎到堂屋,一边增加室内温度,一边烧茶。这种煤球炉是我们那个时代城里人烹饪不可缺少的用具,炉子的下方有一个可以开关的封口,每天晚上睡觉前将封口一关,在炉子上放上一壶水,到第二天早晨炉子的封口一打开,那炉火就会旺起来,炉子上的那壶水也是温热的可以用来洗脸。

  于是全家都围着炉子一边取暖,一边听母亲讲她那永远讲不完的鬼怪故事,以等新年到来。母亲故事讲困了,我们便抓一大把瓜子、蚕豆等炒货(那时有花生的人家还不多)出外去玩。外面除了零星的路灯外,便是漆黑一片,我们兄弟姐妹就边嗑瓜子边无目的地往前跑,炒货吃完了,嘴也渴了,这才想到要回家。就这样一折腾,新年的钟声也就快响了。

  那时人们没有手表,全凭家中的挂钟、台钟(后来有了闹钟)来计时。当家中的时针快指向12点时,远远近近便有鞭炮声响起,这时父亲便忙碌起来,起身打开上了锁的橱柜,从里面拿出四个事先用红纸包好的红包发给我们,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压岁钱,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有些人家孩子小经不住熬夜,则家长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便悄悄地将压岁钱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孩子第二天醒来时第一个动作就是翻枕头,看有无父母给的压岁钱。那时的压岁钱也就一毛钱,但这一毛钱可以买420克小米(当时小米一毛二分一斤)或十块硬糖,因而还是很珍贵的。记得我家最困难时,连这压岁钱也包不起,父亲便哄我们先睡觉,他会将压岁钱放在我们枕头下的。谁知第二天醒来时,我们从枕头下拿出的压岁红包竟是两块硬糖。

  压岁红包到手后,便开始放鞭炮了。我接过父亲给我的两串挂鞭,打开大门,将挂鞭的一头挂在墙上的钉子上(钉子是早钉好的),然后划一根火柴点燃捻子,便两手按住耳朵赶快撤离。鞭炮声大作,我们全家欢呼,庆贺新的一年开始,庆贺我们又长了一岁。

  直至外面爆竹声全平息下来,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到房间上床睡觉。守岁也就结束了。

  许多年过去,那种全家在一起守岁的情景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大家相约除夕在酒楼吃顿团圆年夜饭,然后各奔东西回到自己的小安乐窝看春节联欢晚会了。

  只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常常浮现起儿时和父母守岁的情景,那红红的炉火、母亲讲的故事、“劈里啪啦”的鞭炮声,温暖了我们那纯真朴素的童年。

  (摘编自香港《文汇报》 文/王大庆)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