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镜报:广州亚运竖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2010年11月29日 09: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1月27日,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海心沙岛举行闭幕式。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中新网11月29日电 第16届亚运会,27日晚间在广州闭幕。香港《镜报》12月号刊文说,广州亚运不仅搭建了亚运史上规模空前的竞技舞台,让亚洲各地健儿共享“激情和谐”亚运的欢乐;大大促进广州经济建设和改善了社会民生;同时,也将在广州城市发展史上留下一座令人永恒记忆的丰碑。

  文章摘编如下:

  2010年11月12日对于广州,以至中国体坛而言,都是一个值得自豪和欢庆的日子。这天第16届亚运会在中国南方“活力之都”的广州隆重开幕。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万多名选手齐聚羊城,在规模空前的亚运竞技舞台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共同营造欢乐祥和的新亚运,谱写了亚运史上催人奋进的新篇章。

    提供“和谐开放”的崭新平台

  4年一度的亚运会是亚洲体坛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赛事,从1951年第1届亚运会在印度新德里揭幕至今,已历15届。半个多世纪来,这个承载着亚洲体坛自豪与梦想的盛会,见证着亚洲竞技体育的兴衰和欢欣,寄托着亚洲体坛的明天和希望。亚运会也是中国体育开放的一个起点。20年前,来自亚洲体育大家庭的成员第一次会聚中国首都北京,见证了第11届亚运会的大气魄、大智慧和大承担,领略了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巨变和风釆,同时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至诚和热情,让崇尚和平与发展的中国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如果说,中国参加1984年和1988年奥运会,只是中国体育对外打开了一个窗口的话;那么,1990年的北京亚运,则是打开了中国的一扇大门。当年,中国通过举办亚运会,不仅进一步凝聚和发扬了亚运精神;同时亦促进了亚洲体坛的团结和友谊,为亚洲体坛的共同发展进步作出了贡献。

  20年后,亚运圣火再次在中华大地上点燃,这凸显中国国际影响力日渐扩大,凸显亚洲各国对中国和广州的信任和支持,凸显中国和广州对亚洲体坛的奉献和承担,同时也是广州进一步打造国际化都市和走向世界的契机。从2004年申办亚运成功至今,广州穷6年之功、举全市乃至广东全省之力,精心营造的亚运盛会,为亚洲体坛提供了一个“和谐开放”的崭新平台,必将在亚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这是时代赋予广州的重任,也是亚洲各国给予广州的良机,无论从体育、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层面综合考虑,第16届亚运的成功举办,对广州这座极具生机和潜力的城市而言,都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世界各国进一步认识广州

  首先,广州作为具二千多年历史和充满现代气息的大都市,30年来,承改革开放之先,一直是中国最为开放的一个“窗口”和卓有成效的一座“地标”;广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也一直稳居全国最前列。可以说,广州不仅是中国极具活力、魅力四射的南方之都,也是中国日渐崛起的一个缩影。亚运首次在广州举行,展示的不仅是广州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风釆,以及岭南地区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更是中国持续发展、日益进步的形象。可以说,从北京到广州,20年间亚运见证了中国跨越式发展和翻天覆地的变化。

  广州亚运以一流的组织、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奉献了一台具中国特色、广东风格、广州风釆的精彩绝伦的体育文化盛会,赢得了四方宾客的赞赏。广州亚运的成功促进了亚洲体坛的建设和发展,增进了亚洲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在亚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让亚洲和世界各国进一步认识了广州、记住了广州。

  其次,广州亚运的里程碑意义还在于,通过举办亚运盛会,加快了广州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进程,促进了广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并进一步提升了广州的综合竞争力、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亚洲健儿共享亚运的欢乐

  举办亚运会也为广州旅游业及其它关联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近年来广州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举办亚运会将进一步促进广州旅游业的发展。根据估算,预计广州亚运会期间将有15万人次的海外游客和观众到广州,为广州带来8000万美元左右的旅游收入。另有50万人次的国内游客和观众到广州,将为广州带来10亿元左右的旅游收入。

  亚运会的举办还促进了广州地区就业水平的提高。根据广州社科院通过对亚运直接投资对就业水平影响分析,通过举办亚运会,广州将额外增加30.4万个就业岗位。在投资促进就业水平提高的同时,消费的增加也将为广州提高更多的就业岗位。而测算显示,亚运会举办将为广州带来1.71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广州亚运逾千亿元的巨大投资,不仅搭建了亚运史上规模空前的竞技舞台,让亚洲各地健儿共享“激情和谐”亚运的欢乐;大大促进广州经济建设和改善了社会民生;同时,也将在广州城市发展史上留下一座令人永恒记忆的丰碑。(萧纯)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