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9日电 台湾《工商时报》9日刊出社论《台商在大陆创造出“第二个台湾”》。社论说,广大台商经多年打拼,已在大陆创造出“第二个台湾”(营收总额相当于台湾GDP)。20年后,大陆台商能否如以往成果一样,这其实不重要。真正要关切的是,台商能否转型升级成功,继续保有经营优势与永续发展能量,并对两岸经济福祉做出贡献。
文章摘编如下:
由工商时报出版的最新“大陆台商一千大”显示,进入千大排名的台商,其2009年营收额合计高达18180亿元人民币。这项金额折合新台币已与当年全台GDP数额相距不远。但上述大陆台商营收额系以“千大”为限,若放宽尺度,加计榜外的中小企业,则其全部营收额应与全台GDP等量齐观。因此可以认定,广大的台商群体经过多年辛勤打拼,已在大陆创造出“第二个台湾”。
台商投资大陆的历程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端,迄今刚满20年。这期间不算长,但由于台商们的投资金额与业务规模一直在“滚雪球”,所以很快地创造出令人惊奇的成果。其背后的动因,有台商们己身的卖力拼搏,还有大陆对台招商引资政策的稳健实行。另外还需记上一笔的,是台湾母体对登陆台商的人力物力支持,以及大陆职工对台资企业的配合。以上各项因素系环环相扣,设若当初缺一即无今日成果。
台商在大陆投资经营的第一个20年是成功的。前瞻下一个20年,大陆台商如何重演过往的成功故事?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掌握并透析下列几个“节骨眼”:
第一,过去20年,大陆经济运作模式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地盼台资外资慷慨投入资金,以增加就业及发展经济。多年来台商不但享受到高度的政策优惠,并且充分运用了大陆的成本优势,顺利攻取全球市场,也有台商在门户初开的大陆内销市场一战成功。而今天大陆的经济生态正在大幅转变,过去台商游刃有余的“蓝海”,今日已在变样。
第二,大陆上一阶段的发展成就了“世界工厂”,但下一阶段则要转成以大陆内销担纲的“世界市场”。因此,台商经营路向必须跟着大幅调整,也就是要将大量经营资源转移到大陆内销市场之上,否则难以持续发展。而对那些习于外销的台商而言,大陆内销市场是个陌生的地方。
第三,两岸经济合作的趋势。两岸已在今年签署了“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正要展开全面的对接合作。该合作架构有个很大的特征,就是“直接双向”。这使以往的“间接单向”成为历史。如今两岸直通了,大陆台商实有必要在两岸经贸架构中寻求新的定位。
总的来看,大陆台商在下一阶段的“战局”不同了,“战法”也必须全面改弦易辙。转型升级再出发,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对此,大陆台商团体包括全国台资企业联谊会(台企联)及各地台商协会,要挹注最多的心力,来辅导、扶持广大台商。最好能整合台商们的资源,以使其集中、有效抢攻热门的大陆内销市场,并在新兴的“两岸经贸市场”里找到新的坐标,且与台湾本地厂商和陆资企业建立新的联结关系,占到下一阶段的经营“制高点”。
未来20年后,大陆台商能否如以往的成果一样,再创造出“另一个台湾”,也就是“第三个台湾”?这问题其实并不重要。真正要关切的是,大陆台商能否转型升级成功,继续保有经营优势与永续发展能量,并对台湾、大陆两方的经济福祉做出贡献。台商群体与两岸双方的共同繁荣,始终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参与互动(0) | 【编辑:官志雄】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