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台湾岛内“国语”风波症结何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大公报:台湾岛内“国语”风波症结何在?

2010年09月06日 09: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9月6日电 台湾方面日前表态平息“国语”改“华语”争议。香港《大公报》日前刊文说,可能有人会不解:教材改名何以会在岛内引发轩然大波?现在,“华语”和“华文”已成为非中国地区的惯用语。这也是台湾此次课本改名风波的症结所在。

  文章摘编如下:

  最近有消息传出,台湾中小学教科书原本明年起把“国语改为华语、国文改为华文”,引起台湾一些知名学者的强烈反弹。台“教育部”随后澄清,“国语文”课程名称没变。马英九随后也定调,中小学语文课本名称仍沿用“国语文”,为这场改名风波设下停损点。可能有人会不解:教材改名何以会在岛内引发轩然大波?

  两岸同根同源,大家都使用汉语,但名称则有所不同:大陆叫普通话,台湾称“国语”。而在整个中国以外的地方又被称为“华语”,因为许多中国人早年飘洋过海,四处谋生,在亚洲或以外的不少地方形成聚居地,尤以东南亚为主。这些中国人后来被称为华侨或华人。他们为了让自己的子孙学习“母语”和向当地人推广中华文化,遂倡导“华语”教育,教材亦称为“华文”。

  现在,“华语”和“华文”已经成为非中国地区的惯用语了。这也是台湾此次课本改名风波的症结所在。所以,岛内学界嘲笑课本改名是完成“去中国化”之“未竟事业”。

  众所周知,陈水扁政绩不彰、弊案缠身,为了转移焦点,在第二任期末大搞“去蒋化”、“去中国化”。扁政府在下台前三个月,还想把“国语文”改为“华语文”,只是遭到国民党反对才作罢。

  国民党上台后,马政府改回“中华邮政”和“中正纪念堂”,此外无其它动作。显然,马英九一方面认为应以拼经济为先,另一方面不想挑起族群矛盾。不过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不容延迟,否则误人子弟。(朱穗怡)

  

参与互动(0)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