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2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2日刊出评论《日本的改革与对华外交走向》。文章说,随着国际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朗以及国内社会结构的转变,日本面临着深刻的改革。中国的迅速发展以及中日关系对地区乃至世界秩序影响力的提升,中日关系变得更加重要,更加深入,也更加复杂。日本的改革以及对华政策能否防止“经热政冷”,促使中日关系全面而平衡地发展,值得密切关注。
文章摘编如下:
在冷战结束以后,“改革”可谓是日本政坛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没有政党在竞选纲领中不以改革为号召的。这并非日本人特别爱变,而是日本正面临变局。
在国内,日本正由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人口及社会结构等方面都在发生重要变化,突出表现有三: 一是中间阶层特别是新中间阶层增加,日本社会的传统保守力量削弱,对“政官财三位一体”的不满情绪更为发展。二是“少子高龄化”程度居世界第一,经济活力减弱,日本民众对社会保险特别是养老保险感到不安。三是日本经济长期陷入通货紧缩状态,积极财政政策与巨额国债之间的矛盾,越演越烈。
在国际,新兴国家迅速崛起,地区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更见明朗,日本的国际地位及其原来所依托的重要的双边或多边体系出现了变化可能。
面对这种变局,日本的政治家纷纷提出自己的改革主张。 观察这些主张,可以发现,虽然在具体方案上存在重要区别,但基本要求比较接近,针对的主要是冷战后国内的变化,以及地区与世界秩序的变动。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邻国,又是其头号贸易对象国,对华关系,无论对日本的经济还是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日本的改革必然要涉及对华外交,其方向,是将“友好关系”,转变为“战略互惠关系”。
上个世纪80年代,可谓中日关系的黄金时代,安全上,有着基本相同的防御方向;经济上,中国的高速发展刚开始,日本尚无戒心,正通过日元贷款(ODA)等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国民感情上,日本参加过战争的一代人还在,加之对中国放弃战争赔款等作法的感激,国民中对华内疚感普遍。在这样的基础上,“友好”成为中日关系的基本要求与主要特征。
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中国的迅速发展,世代的更替,以及中日关系对地区乃至世界秩序影响力的提升,中日关系变得更加重要,更加广阔、更加深入,也更加复杂。这种条件下,中日关系显然难再简单以“友好”两字代表与概括。于是,“战略互惠关系”的概念应运而生,反映了从更加全面、更加长远的角度处理中日关系的要求;也反映了主要从“互惠”而非“友好”的角度处理中日关系的要求。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日本对华政策变得更加重要、更加全面,也更加现实。两重性随之增强,在经济上,中日合作的步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迈进;在安全领域,合作有所扩大,戒心也在增强。最近,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获得重要成果;几乎同时,菅直人首相的咨询组织“新时代安全保障与防卫力量恳谈会”提出以中国为重要防范对象之一的研究报告,正是上述情况的反映。
显然,能否防止“经热政冷”,促使中日关系全面而平衡地发展,已成为日本外交的重要问题。在日本改革与对华政策进入新的调整期之时,这一问题,更值得密切关注。(王少普)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