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氛围异常浓烈的今天,一部由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片没有点商业味是不可能的。问题是如何恰到好处地进行商业运作,在保证尊重名著艺术精髓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商业炒作。新版红楼梦越过了“尊重名著艺术精髓”的底线,所以骂声不绝。
颇受争议的新版《红楼梦》日前在上海、青岛等地面频道率先播出后,板砖惊“梦”,批评不绝。此剧在开拍之前,就有全国性的演员选秀活动先声夺人,继而又在拍摄制作过程中使用若干迥异于原著小说、老版电视剧审美趣味的手法,一再触碰观众和红学专家的心理底线。新版红楼梦折射出现代商业浮躁。虽说引来不少非议,但在整个过程中却并不缺乏眼球的关注。从宣传炒作和商业运作意义上讲,新版红楼梦剧组还算是得偿所愿。
“轻选重秀”上演闹剧
2006年8月21日晚,以“江中亮嗓”命名的“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宣布启动。作为一部电视剧的演员选拔,新版红楼的投资方之所以能够搬请到北京卫视及互联网的强势媒体资源来为之宣传,实际上是利用了这部作品在国人心目当中的巨大影响力。
但曾经轰动一时的新版红楼梦全国海选最终不了了之。公众投入了关注,付出了表情,也许最初他们真的以为自己能够变身为此剧的决策者,左右新版红楼梦的演员阵容。然而最终事与愿违,很多选秀选出来的演员并没能出演选秀时量身定做的角色。临了,如醉如痴的红楼梦粉丝们才惊呼“上当”,原来他们都是为新版红楼梦剧组抬轿子的车夫,而且还倒贴上数百万元短信费。
“红楼梦中人”集脱口秀、模仿秀、真人骚之大成,无数少男少女为了一“秀”成名,不愿意埋没自己,想借助于选秀的公共空间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极尽夸张、炫耀之能事,“秀”足魅力,“秀”够热情。
但他们无法揣摩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人生心境,无法演绎“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的婉约情致,无法体味“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的世态炎凉,无法承载“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悲壮情感。
处于一个开放的现代社会,心浮气躁的年轻人想借助于传媒搭建的选秀平台,实现其成名成家的梦想,公众似乎能予以充分的理解。然而,投资方大造声势,制作方高调介入,心安理得地借助祖宗遗产来炒作自己,把严肃的名著改编演变成浮躁的商业行为,把“秀”的个人行为变成了透过名著“秀”剧组的群体行为。以自身占有的媒介资源为平台,从“秀”演员到“秀”剧组,实现了“秀”的角色转换,却是“秀”出了低俗,“秀”出了平庸。
商业运作偏离轨道
观众理想中期盼着有部重拍的古典名著能够传之久远,这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也是一个催人奋进的鼓励。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压力并没有推动新版红楼梦把创作焦点放在创作本身,鼓励也没有把新版红楼梦推到艺术殿堂的轨道,创作反而被太多商业化运作方式所裹挟。
新版红楼梦除了唯美的MTV拍摄手法和豪华的阵容,就是肤浅的旁观者的突出命运而没有内涵的商业运作片,商业运作的结果就是对于原著的理解是不成功的肤浅交代,而注重商业的视觉效果,就算作为对剧本的理解,这个电视剧也是失败的。
平心而论,在商业氛围异常浓烈的今天,一部由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片没有点商业味是不可能的。问题是如何恰到好处地进行商业运作,在保证尊重名著艺术精髓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商业炒作。新版红楼梦越过了“尊重名著艺术精髓”的底线,所以“骂声”不绝。
对于观众的“骂声”,新版红楼梦剧组似乎不太买账。骂归骂,雷归雷,我行我素。编导的心路是宁愿在“骂声”中数钱,也不希望有“雷声”但无钱景。这正是新版红楼梦过度商业化运作的“命门”。
新版红楼梦自开播以来,板砖惊“梦”,批评不绝,除了制作精良、画面唯美被观众称赞外,该剧从造型到旁白再到演员均备受争议。
有个网民调查:76.1%的网民认为“无法接受,与原著相差太远了,坚决抵制”;19.8%的网民感觉“对新版很失望,不想关心了”。
于是,各地媒体纷纷“围剿”导演,李少红觉得自己很冤枉。7月3日,针对有些失控的媒体声音,李少红站出来发表声明,称不断出现的关于她响应质疑的各种版本报道“断章取义”“牵强附会”甚至“凭空杜撰”,造成观众困惑,给她个人也带来负面影响。
并非观众“黑”红楼梦
在上海某电视媒体作嘉宾访谈节目时,李少红大吐苦水,甚至有点怨恨。她说,“我认为《红楼梦》播出以来媒体一直以挑刺的眼光来看待我们,从不写我们好的地方,只写负面报道,这是什么心态?反复黑《红楼梦》,这太武断了。
于是又引出了新版红楼梦“黑”与“红”的问题,究竟是媒体刻意在“黑”新版红楼梦,还是新版红楼梦自身先天不足而被“黑”?
但客观上,骂的人越多,看的人也就越多,新版红楼梦也就越“红”。怀着各种心态的观众都想一睹为快。不熟悉红楼梦原著的观众,会抱着猎奇的心理,看看是不是像外界批评的那么烂;非常深爱红楼梦的观众,很多也会去看看到底有多烂,为的是接茬儿再骂;而更多的观众则是为了通过现代声光传媒手段复习《红楼梦》这部经典著作,至于新版红楼梦烂与不烂,与己无关,不去瞎操那份心。
不过,新版红楼梦在青岛电视台首播后,一开始火爆,后来收视率不断下滑。由于收视太低,江西地面频道在播出新版红楼梦几天后,便改播新剧《活佛济公》。
有人甚至说,新版红楼梦是被剧组选秀捧“红”,到头来又被观众抹“黑”而遭抛弃。
(摘自《大公报》 作者:蔡恩泽)
参与互动(0) | 【编辑:官志雄】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