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9日电 美国《世界日报》28日刊发社论文章《如何转化“能源消费第一”带来的负面压力》,文章说,推掉“第一”的称号,并不能避免中国能源消费加剧以及对外寻求能源面临的挑战,而是要把“能源消费第一”带来的压力,转化成重视人性平衡发展的动力,危机自然就变成了转机。
文章摘编如下:
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而中国能源当局第一时间否定了这个数字的不准确性。否定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这个第一不是一顶桂冠,而是荆棘,因为能源消耗第一,无疑也是排废第一,对全球暖化必须承担第一的责任,不然就会给人骂;除此以外,能源消耗第一也会扩大目前正在成为新热点的中国威胁论风潮,当老二才能避风头。
其实,中美能源消耗到底谁第一的争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从人均能源消耗的数量来说,中国根本无法超越美国,即使不看能源消耗的内容是煤炭多还是石油多的评价标准,因此,媒体头条大幅报导美国百年延续的老大地位拱手让给中国,只是舆论炒作的“标题”,没有实际的意义。更何况,以中国世界人口13亿多的现状来看,中国能源消耗人均超过美国,或者说中国完全按照美国生活模式消耗能源,那简直就是世界资源的大危机,地球生存的大危机,中国不能也无法走这条路。
中国能源消耗的急剧增长,推动中国对能源需求的急剧增加,这对世界经济来说,也并非是坏事,一如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比罗尔所说,中国经济崛起是由能源密集型的重工业和基础建设推动的。中国经济增长改变了全球能源市场,并使中国消费的每样能源,从石油到铀再到其它自然资源的价格居高不下。中国一度曾是石油和煤炭的主要出口国,但如今依赖庞大进口,显然提升了全球能源价格,并支持了非洲、中东和澳洲资源部门的繁荣。甚至可以说,中国的能源消费,帮助西方世界能够遏制金融海啸变成经济大萧条。
问题是,在中国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能源大国之后,中国面临了三方面的挑战。
首先,当然是为了获得多元能源资源而付出的负面代价。尤其是中国在非洲、拉美等国家寻找能源贸易机会,遭致当地知识精英的反弹以及西方国家的围堵;第二,由于中国的经济起飞,依赖能源密集型的制造业,以及政府推动的大型基建项目,比如公路等的建设,也依赖进口资源,因此,为了确保资源运输通道的安全,中国自然发展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现代化海军,这自然引发了中国“扩张海权”的争议,从而动了“西方世界的奶酪”,刺激了西方世界的神经,这次中美围绕着海上军演的过招,其实背后就是这样的大环境使然。第三,中国能源消耗的剧增,自然就引发了全球舆论对中国环境问题的更多关注,许多本来被忽视的环保问题,突然跃升上与人权、宗教自由、体制改革同等重要的地位,许多乡村环境恶化的画面,进入了世界的眼帘。
面对这样的挑战,中国不能说,我放弃发展,我放弃使用更多的资源。相反,中国除了理直气壮要求发展繁荣的权力之外,是否要把综合发展、平衡发展、共同富裕发展,这些原来被忽视,或者排在第二位、第三位优先秩序的事情,推到与“发展就是硬道理”一样的第一优先位置。
举例而言,在非洲等地的合作开发,要在获取能源合同的同时,注意帮助该地区的经济民生发展,提供更多的教育医疗服务,让这些地区在开发资源的同时,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小区模式;同样,在发展中国强大海军的同时,积极与其它海上强权国家建立对话合作机制,增强中国海军建设的透明性,避免让其它中小国家感觉中国“仗势欺人”。当然,在对付全球暖化,减少排废,开发绿色能源等议题上,中国也积极担负起更大责任。
总之,消极推掉“第一”的称号,并不能避免中国能源消费加剧以及对外寻求能源面临的挑战,而是要把“能源消费第一”带来的压力,转化成重视人性平衡发展的动力,危机自然就变成了转机。
参与互动(0) | 【编辑:吉翔】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