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陈致中召妓案 台湾性八卦又现高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明报:陈致中召妓案 台湾性八卦又现高潮

2010年07月26日 15: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7月26日电 香港《明报》26日刊出南方朔的文章《陈致中召妓案﹕台湾性八卦又现高潮》。文章说,媒体爆料特别是在性丑闻上爆料,这种事在台湾是乐此不疲。不择手段的选举文化近年来随着媒体发达及走偏锋,已变本加厉。对于陈致中召妓案,媒体的八卦性丑闻须速告速审,如果拖拖拉拉,就很难有正面警示意义,而只是选举时又多出一个较大的口水而已。

  文章摘编如下:

  不久前,剑桥大学教授汤普逊(John B. Thompson)在所著的《政治丑闻》里指出,由于当今媒体发达,留影日益方便,而在公共事务上又没有什么进展,于是媒体遂愈来愈倾向于在公众人物的丑闻上做文章,特别是简单明了的八卦性丑闻,由于这种丑闻皆为媒体爆料渲染所致,因而他称之为“媒体中介的丑闻”。

  “媒体中介的丑闻”对政治人物有极大的杀伤力。19世纪80年代有“未加冕的爱尔兰国王”称号的巴奈尔(Charles Parnell)因为和英国国会议员欧席亚的妻子偷情;1963年英国国防部长波夫莫(John Profumo)因为宿娼,1988年美国初选呼声极高的民主党参议员哈特(Gary Hart)也因性丑闻,他们都因此而断送了政治前途。

  媒体时代政治被导向到私人生活上,甚至政治人物当年的婚姻是否“先上车后补票”,年轻时是否吸过大麻,都成了媒体炒作的话题,难怪当时有人说这是“从钥匙孔看政治”了。

  剑桥的汤普逊教授对丑闻现象做了具体分析,而对丑闻所涉及的许多课题,如媒体的丑闻挂帅是否会影响到政治的本质?是否反而产生出新的泛道德法西斯主义等,他则全都予以回避。

  这些更进一步的问题,另一位哈佛大学的汤普逊教授(Dennis F. Thompson)在不久前的著作《恢复责任感》里就做了更深入的讨论。他的著作出版于2005年,美国的性丑闻案从哈特案、克林顿——莱温斯基案,大法官提名人汤玛士案,一路下来已不知闹过多少次。

  这种案子所煽起的泛道德主义气氛及政治正确压力显然已有退潮的趋势,盖洛普民调公司民调,1989年有39%的人认为媒体只盯候选人及政治人物的私生活是“不妙的事”。1993年的比例则增至47%,1994年增至60%;而“罗普中心”(Roper Center)1998年民调,有80%的人认为媒体炒作克林顿——莱温斯基案“太过分”,60%的人认为媒体盯克林顿私人生活“搞过了头”,只有9%的人认为“没有搞过头”。

  或许正因时代风向已变,哈佛的政治哲学教授汤普逊遂能更切实去看待性丑闻问题,他的主要论点有﹕

  私德公德互不相干

  (一)突出政治人物和人问题,它有个模糊但不切实的前提,那就是私德好必然公德好,私德出问题必然公德也差。这两者其实并不相干。理想的公众人物虽然最好皆公私两全,但这问题太难定义清楚。

  (二)以私人行为挂帅,非常容易造成“劣弊驱逐良币”,即就是私人道德这种“容易的话题”驱逐掉了真正相干而重要的话题。1884年公德及能力极佳,但有私生子的克里夫兰与私德无懈可击但却颟顸无能的布莱恩(James G. Blaine)对选总统,即是最特出的例子,最后是克里夫兰这个有私生子的当选。这点还可再讨论下去,近代美国真正而大公共弊案、“水门案”等,所有的主谋者在私人生活上皆无懈可击。

  (三)政治的公共行为规范清楚且透明化,但私人生活则不然,以媒体揭弊而言,它在选择对象及爆料题目时,即充满了选择的主观偏好。当一种监督形式没有了客观性,它即难免有偏见、斗争等的空间。美国克林顿时代,共和党高度的右倾化与道德化,将道德变成了最重要的武器,就是人所共知的例证。

  政客不检点 媒体走偏锋

  不择手段的选举文化变本加厉

  而媒体爆料特别是在性丑闻上爆料,这种事在台湾更是大家都乐此不疲。台湾以前视“选举假期就是法律假期”,只要一到选举,就谣言、放丑闻假消息不断,司法机关也从不理会这种事,只要选赢了,手段再怎么不正当也都没事。

  这种不择手段的选举文化,近年来随着媒体的发达及走偏锋,已更为变本加厉。由于台湾的政治人物在私人生活上乱七八糟,这也合理化了某些媒体的爆料。过去几年里,台湾大官因为性丑闻而闹出轩然大波的多矣。八卦性丑闻简单明了,好人坏人一下子就定位清楚,难怪媒体乐此不疲!

  台湾一家八卦周刊在7月21日报道陈致中曾于7月2日深夜召妓。这起新闻曝光后,立即引发台湾政坛上的轩然大波。由于陈致中的身份特殊,再加上目前台湾已逐渐进入“五都”选举的热季,因而此案已赫然成了所有媒体的头条大新闻。

  陈致中召妓案爆发后,他本人立即召开记者会宣称绝无此事,由于他年底将在高雄选市议员,因而他发誓“如召妓,就退选”。13年前,陈水扁竞选台北市长,当时媒体也报道说他到澳门嫖妓,这起爆料后来证明为纯属造谣,因而陈致中这边的说辞乃是当年手法的重演。

  不过,经过这起事件连续多日各方的说来说去,人们大体上已可肯定这起案件势必会各说各话很久。关键即在于媒体爆料并无确实的照片或卫生纸之类的东西为证,有的似乎只是妓女的说辞及一些录音,而到了今天,该妓女也下落不明;而媒体炒来炒去,已变成陈致中必须证明自己并无去召妓,整件事已离题愈远,而陈致中虽说要提出控告,但到今天仍未提出诉状,这起事件的真真假假也就更像是个罗生门的故事一般。

  媒体的八卦性丑闻,必须快速提告,快速审理,如果拖拖拉拉,一拖几个月,这种事情就很难有正面的警示意义,而只是选举时又多出一个较大的口水而已。

参与互动(0)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