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抚州"缺钱"致中小河流失治 各方反思声音升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江西抚州"缺钱"致中小河流失治 各方反思声音升温

2010年06月28日 08:4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抚州终于松了口气。

  6月21日,抚州唱凯堤决口,受灾区域面积70平方公里,受灾人数逾10万,13.5万亩农田被淹。昨日18时16分,经过三天的抢险,大堤的决口终于提前合龙。在这场灾难中,抚州政府表现得非常积极,民众感谢政府的声音一直未绝,而各方反思的声音也开始升温。

  土坝羸弱根本扛不住

  根据公开的资料,在此次决口之前,唱凯堤曾出现两次险情:1982年6月,抚河唱凯堤原华溪段决堤237米;1998年,抚河再次发生特大洪水,唱凯堤周博巷漫堤决口,所幸及时堵口抢险,才未发生溃堤灾难。

  关于溃堤的原因,抚州市副市长黄赛荣在2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除了强降水导致洪峰水位超历史纪录外,直接的原因是决口堤段处于干港与抚河干流汇合口下游凹岸,汇合后抚河主流直接正面冲击堤脚堤身,造成水下岸脚淘空陡立,堤岸脚土坡浸软饱和,抗剪强度低,在高水位风浪的淘洗下极易崩脱。

  抚州市水电勘测设计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季晓声的原因分析更加直接,“大堤已经修建多年,有很多历史原因,修建时大家都是‘民工脑袋’,就地取材,没有用质量好的粘土,大多时候就直接从抚河中取沙”。

  《南方日报》记者在溃堤现场看到,唱凯堤并非水泥石头构造,而是土质结构,堤坝一侧则长着草,施工车辆驶过,变得泥泞不堪。

  据在唱凯堤决堤口执行监测水位任务的抚州水文局观测科科长刘师仁介绍,最初是堤坝被浸泡得松软,紧接着出现了多处管涌,先是决堤口处堤坝下面30米被洪水冲开,上面的堤坝随之塌陷,随即整个大坝被撕开一个宽度60米的缺口,后逐渐加大到100米、300米,“决口宽度这么大,主要是土坝造成的,如果采用水泥钢筋,决堤口也不会扩展到这么大。”

  2005年,当地政府曾对唱凯堤加固进行了公开招标。据抚州的规划,2007年完成唱凯堤第5期,2008年完成第6期,2011年力争全面完成。

  抚州似乎已未雨绸缪。但当“五十年一遇”的洪水来临时,就在已连续加固5年,还有不到一年即完成加固时,唱凯堤竟然决口了。

  这样的土坝还有很多

  唱凯溃堤并非个案。

  在抚州,抚州市发改委网站上,有一份2010年的《抚州市水利“十一五”专项规划》。规划中写道:“我市防洪设施大多土法上马,标准偏低,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养护,致使病险水库多,险工险段多。”

  规划显示,抚州市有各类病险水库715座,占全市水库总数的60.2%。中洲堤、河东堤、河西堤、秋溪堤等十余堤坝,设计标准也均为20年一遇,同样没有达标,其原因也是“受配套资金影响”。

  今年汛期洪水发展到目前,江西全省已经有17座千亩以上圩堤溃决,其中除唱凯堤外,万亩圩堤还有余江县石港圩,永丰县七都、八江堤,临川区秋溪圩堤。此外,江西全省还有67条圩堤出险,其中万亩圩堤33条。

  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经过50多年的建设,我国大江大河的主要河段已经可以抵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但中小河流防洪标准偏低,山洪灾害防御能力较弱、易发区点多面广,大量山丘区群众临山临坡而居,遇强降雨极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病险水库多、在建工程多、小水电站多,水库安全度汛难度加大。

  “没钱”是个大问题

  抚州市一位官员对记者透露,钢筋水泥堤坝主要集中在抚州市区,抚河流经农村的沿岸堤坝多为土坝,“没有这么多资金进行翻修”。

  据国家防总一位负责人介绍,与大江大河有中央财政作后盾不同,根据现行的投资渠道,中小河流治理实行国家补助、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三个来源,类似于抚河这种级别的河流,一般由国家补助、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提供资金。

  按照江西省方面的统计,到2009年底,专项规划内668座病险水库批复总投资69.76亿元,累计到位资金51.64亿元(其中中央36.48亿元,省级8.08亿元)。这份数据显示地方配套资金并不十分巨大,但对于一些地方而言,由于很难带来经济效益,投入如此“大笔的资金”是个大问题。

  水利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程晓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抚州的中小河流失治,正是中国众多中小河流失治的一个缩影,其根本原因在于资金紧张。大江大河的防洪级别已基本达标,但中小河流众多,这些河流的防洪治理,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而事实上,地方政府无力负担中小河流治理所需巨资。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杨大正 江西抚州报道 后方联动记者赵新星 实习生熊伟强 统筹张蜀梅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