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唱凯堤转移避险正在进行 目前无人员伤亡报告——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江西唱凯堤转移避险正在进行 目前无人员伤亡报告
2010年06月22日 16:39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6月21日8时至22日8时,我国南方地区降雨继续减弱,浙江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广东中北部降了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最大点雨量为广东南雄122毫米,江西赣州117毫米,福建南平112毫米。受强降雨影响,江西抚河、赣江发生超历史纪录特大洪水。抚河控制站李家渡水文站21日17时洪峰水位32.70米,相应流量11100立方米每秒,流量、水位分别列1952年有实测资料以来的第1位和第3位,重现期为50年。赣江控制站外洲水文站22日12时水位涨至24.23米,相应流量21100立方米每秒,为1950年建站以来实测最大洪水。此外,西江干流梧州江段水位再次超警,湖南湘江中下游,浙江钱塘江上游等河流发生超警洪水。

  6月22日上午,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主持召开国家防总紧急防汛会商会议,传达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分析当前雨情、水情、汛情、险情和灾情以及唱凯圩内人员转移避险情况,进一步对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作出安排。会后,国家防总立即发出通知,要求各级防汛指挥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一要加强加密雨情、水情、汛情和工情的分析,综合研判各方面信息,搞好预测预报预警,提前对防范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二要着力做好圩垸、堤防、水库、水电站、涵闸等工程的巡查排险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要把山洪灾害防御放在突出位置,对可能出现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地区要提前预警,及时转移危险区群众;四要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拦洪、错峰、蓄洪作用,为抗洪抢险、堵口复堤创造有利条件;五要根据防汛抗洪抢险的需要,及时调运补充防汛物资,以保证防汛抗洪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六要进一步强化纪律、落实责任,各级防汛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靠前指挥,加强值守,切实组织做好巡查、抢险、救灾等工作。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唱凯堤决口影响4个乡镇41个村15万人,其中被淹区人口10万人,被淹区平均水深1~2米。截至22日11时,通过多种途经妥善转移安置8.8万人,其余受困群众正在组织向安全地带转移,目前无人员伤亡的报告。当前投入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指战员、公安武警消防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市县乡村各级干部达1.5万余人。

  采取的抢险救援措施主要有:一是按就近、就好、就快原则,优先组织转移居住在低洼地、水深处、危旧房和老弱病残人员;二是紧急筹集救援工具,现有460多艘冲锋舟、橡皮艇、渔船、采砂船投入救援工作;三是充分发挥基层干部作用,所有救援一律由4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带领,按轻重缓急分别前往受灾村进行救援;四是强化各项保障,已组织了50台无线电、4部卫星电台、20台发电机、2台移动通讯车;设立受灾群众安置点17个,可安置3万多人;调运帐篷5000多顶、棉被2000多条、毛巾被5000多条、草席5000多床、矿泉水4000多箱、方便面2000多箱,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就医。

  为支持江西省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国家防总已分8批次分别从中央防汛物资江西南昌、安徽蚌埠、湖北武汉、山东济南定点仓库,紧急向江西调运冲锋舟328艘、橡皮艇1300只、复合型防汛抢险舟3艘、船外机专用机油985箱、便携查险灯1700盏、救生衣5000件,总价值近3700万元。空军紧急从南京军区调派两架直升飞机执行救援任务,国土资源部等部门执行溃决圩堤航拍任务,为实施救援和分析汛情提供技术支撑。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和民政部6月22日统计,6月13日以来发生的强降雨过程造成江西、福建、湖南等南方10省区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累计受灾人口达2914万人,农作物受灾1609千公顷,因灾死亡199人、失踪123人,转移人口237.6万人,倒塌房屋19.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421亿元。

  截至6月22日,今年以来全国累计有22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5943万人,农作物受灾3720千公顷,因灾死亡364人,失踪147人,倒塌房屋33.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665亿元。累计提前转移受威胁地区的群众达368万人,大大减轻了洪涝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当前洪涝灾害损失主要统计指标均比2000年以来同期均值偏多5成以上,但与2009年同期相比,洪涝灾害损失主要统计指标均偏多2倍以上。 (记者杨超)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