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贫富混居”再掀社会热议。有报道称,今后某地将不再成片开发经适房,所有新建楼盘都必须拿出一定比例做经适房、廉租房。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消除“穷人”跟“富人”间的心理隔阂;二是让“穷富”共享小区及周边交通等公共资源;三是保证房屋质量。
仅凭报道本身,我们无从得知“贫富混居”是业已落地的政令还是尚在半空的设想,更不知所谓“穷人”跟“富人”如何判定、又由谁来判定。不过,为缓解保障房房源的不足,这两年国内城市其实大都已经要求开发商在商品房项目中配建保障房。武汉将配建保障房提升至促进“贫富混居”的高度,并引发强烈社会反响,说明消除社会隔阂、杜绝“贫民窟”是政府与公众的共同愿望。
然而,愿望虽很美,可单靠往商品房小区里塞进若干保障房,让奔驰宝马之家跟引车卖浆之流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来实现“大同”,很可能是难以照进现实的空想。事实上,居民因经济实力差异而主动或被动选择居住地,形成一定程度的住房区位分离是正常现象。这样的“分居”,对社会心理并无太大不良影响。相反,倘若一些高楼大厦、豪华会所紧邻肮脏杂乱、处处失修的破街窄巷,一些以“照顾穷人”为名的经适房小区出入着高档车,成了官员聚居地,这样的“混居”才更令公众感觉愤懑和“受伤”,加大他们中一些人的心理落差。
低收入者被边缘化,并不只在于“住在哪儿”这一表象。我们不妨来看该地推行“贫富混居”的后两项目的:共享交通等公共资源、保证房屋质量。试想,假如连基本公共交通和房屋质量都要靠“傍富”才能实现,那么即便少数低收入者有幸“混”进高档小区,他们也会认为自己身为异客,独在异乡。
贫富心理隔阂的根源并不在“分居”,而在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现实上,在公共资源分配的不够公平上,在部分有权有钱者对低收入群体权利的傲慢侵占上。如果所有“穷人”都能意识到体面生活将由政府兜底,而通过诚实劳动人人都有变富的可能性,那谁还介意自己住在哪个小区,和“富人”的距离是远是近?(毛颖颖)
参与互动(0) | 【编辑:刘羡】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