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高考作文题"七十二变":从贴近时代到张扬个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历届高考作文题"七十二变":从贴近时代到张扬个性
2010年06月07日 15:24 来源:央视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应该说,历年的高考作文都是观察社会文化取向和价值判断的独特风向标。用“年年岁岁各不同”来评价历年的高考作文题是最恰当不过的。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恢复高考30多年来作文题目的变迁。

  回首高考以来的作文题目,人们不难发现其反映出时代的气息。恢复高考后的1977年,北京市的高考作文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这是典型的命题作文,有严格的写作范围,有着明显的政治倾向,与当时的形势紧密结合进入上世纪80年代,关注社会热点的作文题目成为主流。这一阶段,高考作文题对准经济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环境污染等方面。1981年的《毁树容易种树难》,1986年的《树木、森林、气候》都是跟环境相关;1982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关注的是个人对于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

  到了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多元化带来社会意识的多元化。这一时期,高考作文试图为学生树立一种主流的价值观。从1991年的“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的辩论,到1998年的《我所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无不关注考生的品格素养。这一时期的高考作文,大多提供一则生活化、现实化的材料,要求考生就事论理,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从文体上来讲,则多以议论文为主。

  进入21世纪,参加高考的考生是80、90后一代,他们张扬个性,为人、行文都有突破传统思维的独到见解。高考作文命题也相应变化。从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到2009年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都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话题。

  诗歌和戏剧这两种文学体裁,一向是高考作文的“禁区”。近年来,这两种文体也不再受限。表明高考作文正在回归到追求文字之美、思想之魅。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