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4日电 据水利部网站消息,水利部部长陈雷日前撰文谈西南特大干旱。陈雷指出,西南大旱暴露出中国抗旱水源工程不足、水资源调蓄能力较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大力加强水利建设,全面提升抗旱减灾综合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2009年入秋以来,中国西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旱情,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等省(区、市)发生了严重干旱。截至4月19日统计,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四省(区)耕地受旱面积8909万亩,占全国的76%,作物受旱7041万亩(重旱2406万亩、干枯1658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1868万亩;有1770万人、1329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80%和75%。
文章称,西南地区旱情持续时间之长、发生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造成损失之重,均为历史罕见。这次旱情有六个特点:一是降雨严重偏少;二是江河来水严重偏枯;三是工程蓄水严重不足;四是干旱持续时间长、范围广;五是干旱区域集中、影响大;六是因旱人畜饮水困难十分突出。
文章说,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干旱灾害更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心腹之患。从近些年干旱发生情况看,中国旱灾呈现频发和加重的趋势。虽然中国在抗旱减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防灾减灾的基础依然薄弱,能力亟待增强。
文章认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抗旱减灾工作也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这次西南地区大旱,充分暴露出我国水利设施抗旱减灾能力薄弱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工程性缺水问题亟待解决。当前,我国大型骨干水资源配置工程不足,工程性缺水问题仍然突出,水利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中小水利工程统筹考虑,水库、塘坝、水窖等相互补充,建设旱能灌、涝能排,有水存得住、没雨用得上的水利工程体系,十分必要和紧迫。
——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农业稳定增产的水利基础亟待加强。目前,农田水利投入不足,建设滞后,全国有一半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很多灌区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运行效率不高;一些地方农村水系紊乱、河湖围垦侵占、河道淤积堵塞等问题十分突出。因此,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增加水利投入,深化农村水利体制改革,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十分必要和紧迫。
——旱情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不足,抗旱非工程措施亟待强化。。当前,包括西南旱区在内的我国大部分农村没有开展墒情测报,中小河流、小水库等水利工程缺少水文测报设施,科技抗旱手段不足。同时,抗旱预案体系不完善,基层抗旱物资装备、服务组织等保障体系有待健全,协调联动机制有待加强,抗旱政策法规体系有待完善。因此,进一步提高抗旱工作的现代化、科技化、规范化水平,科学应对旱灾,十分必要和紧迫。
——社会抗灾减灾意识薄弱,主动防灾避灾能力亟待增强。当前,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水旱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不可预见性日显突出。提高全社会节约用水意识,普及抗旱防灾减灾知识,十分必要和紧迫。
——痛定思痛兴修水利,三位一体治本固基。要痛定思痛,举一反三,针对西南大旱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实行水利建设、石漠化治理和生态建设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治本之策,增辟水源,兴修水利,彻底解决西南地区水利欠账问题。
文章表示,水利部今后一个时期将着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抓紧编制抗旱及水利建设规划;着力构建水源骨干工程体系;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切实加强旱情监测预警;建立健全抗旱组织保障体系;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管理;不断增强公众防灾避灾自救能力。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博】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