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在山东省潍坊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纠正超期羁押经验交流会要求,全国各级检察机关要切实加强对超期羁押案件的督办力度,检察环节存在的超期羁押案件,要在2002年6月底前全部纠正。
这一年,河南省人民检察院、高级人民法院、公安厅等部门,为了解决超期羁押这个“老大难”问题,联合下发了《河南省刑事诉讼超期羁押责任追究办法》,要求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办案期限。文件细化了案件在各个诉讼环节中的时限和责任划分,包括检察院要及时向办案单位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
据官方数据,到2002年底,河南省共计清理超期羁押5000余人,遗留超期羁押案件20余人,基本实现了无超期羁押现象。
在此期间,赵作海案再度过堂。
2002年,八九月间,商丘市委政法委第二次就赵作海案召开协调会。
最终的结果是:赵作海案具备了起诉条件。
当年,决定赵作海命运的这次协调会,公检法三家各方的具体意见如何?由于与会者三缄其口,会议纪要无从寻觅,至今仍是一个谜。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曾多次致电中共商丘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师灿。王师灿表示,他已于协调会后第二年退休,对那次会议的情况已记不清楚。王师灿承认,他不是学法律的,而是学煤矿和矿山机电的。
据《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调查,当时商丘市政府分管政法工作的副市长张士勋,已在2008年因受贿罪被判刑。
时任商丘市公安局局长的崔保连,现已调任三门峡市,出任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时任商丘市检察院检察长的吴廷学,现已调任河南省检察院。
“政法委是党委的职能部门,代表党委,其角色非常关键和微妙。”一位退休的政法委干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政法委与公检法部门的关系,简单概括就八个字:“领导、指导、协调、监督。”在他看来,政法委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位子没有摆对,就容易适得其反。
据介绍,党委政法委开协调会,一般会召集公检法等案件承办单位参加。会议主要有两种形式,对于非常重大敏感的疑难案件,全体委员参加,都是各部门一把手,也称作“大三长”会议;另一种是“小三长”会议,对于一些案件不够重大,但又需要政法委协调的,由各部门分管副职参加,比如,公安局分管刑侦的副局长,检察院分管公诉的副检察长,法院分管刑庭的副院长。
学界这些年对政法委制度的批评声此起彼伏。主要有两种声音。比较温和的主张改良政法委员会制度。中国法学会郭道晖教授在一篇文章中就认为,政法委员会制度在实践中会导致地方党委的非法干预问题。
“政法委实际上是公、检、法、司的联合体。往往变成司法机关‘联合办公’,多属互相‘配合’,而很少或取消了‘互相制约’。或者政法委员会的委员制变成政法委书记首长负责制,他个人说了算。重要案件都须给他审批,成了判案的习惯程序。”
另一种主张取消政法委员会协调办案制度。中国公安大学崔敏教授在一篇文章中就主张废止政法委员会协调办案的制度,取消政法委员会。“过去多年形成的由各级党委政法委牵头,公检法各部门‘联合办公’、协调定案的制度,缺乏法律依据,由于法院和检察院都必须贯彻政法委的‘协调’意见,实际上他们不可能独立行使职权”。
庭审定罪
赵作海依旧羁押在柘城县看守所。
没有增加新的证据。重大疑点也没有得到解决。政法委协调会后的2002年10月22日,商丘市检察院受理赵作海案。
此时,主诉检察官汪继华已离开检察院,案件由助理检察员郑磊承办。
至今,郑磊仍记得当时摆在他面前的卷宗上,有上级部门负责人对此案“快审快判”的批示,“当时要求我们必须在20天内起诉到法院”。
“商丘市委政法委把结论都定好了,检察院、法院只不过是个形式,我们只有服从”。郑磊1992年毕业于武汉中南政法大学法律系。1998年,经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商丘市检察院。
这已不是郑磊经手的第一个上级“定调”的案子了。在短暂的检察系统工作经历中,郑磊此前曾接手多次“定调”的案子。
“比如一个贪污受贿案,证据不充分,如果一审在中院,被告人申诉到省高院,还有可能改判,协调会后,就安排一审到基层法院,申诉到中院维持原判结案了。”
虽然有上级的“定调”,审查完卷宗后,郑磊还是给主管领导汇报了自己的意见,“能够起诉的证据,和不能起诉的证据,都有汇报。”
能够起诉的证据共五点:一、赵作海的口供;二、杀人的动机,二赵不但有私人恩怨,还存在债务纠纷;三、被害人赵振晌在一年内没有出现;四、井里裹尸用的麻袋,经赵作海的媳妇和儿子辨认,是赵作海家的,赵作海对此不能做出合理解释;五、赵作海申诉说警方刑讯逼供,当时认为是狡辩。
但案件疑点也暴露得同样清晰:尸源问题;压在尸体上的三个五六百斤的石磙,赵作海不可能一人弄到井里;难以排除逼供、诱供的行为;肢解尸体的刀具没有找到。
领导当时是这样答复郑磊的:案件符合两个“基本”的原则(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充分”),够起诉条件。为了解决超期羁押问题,按市委政法委的要求,尽快起诉。
2002年11月11日,郑磊在规定时限内,作为公诉人,指控赵作海犯故意杀人罪,向商丘市中院提起了公诉。
庭审现场安排在柘城县。
庭审没有公开,但当地人长久以来认为赵作海是凶手的想法,依旧牢固。这些年被认为和二赵不清不楚的那个女人,抚养了赵作海前妻遗弃的两个孩子。他们一家,在赵楼村一直抬不起头。村民们在他们家门口泼屎泼尿,没事还数落几句。
庭审现场波澜不惊。虽然致罪证据依旧不足,但面对这个疑罪从有的系统,赵作海始终拿不出自己不是凶手的更有力证据。
赵作海的辩护人是当时尚未拿到律师执业证的实习律师胡泓强。“赵作海的辩护律师是法院指定的,当时还没有法律援助中心。在庭审现场,法官说,这是某某律所的律师。我也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如果不看新闻,也不知道他原来是个实习律师。”郑磊说。
庭审持续了仅仅半个小时。郑磊匆匆念完起诉词。赵作海依旧在法庭上喊冤,诉说着自己的冤屈和刑讯逼供的事实。实习律师胡泓强为赵作海做了无罪辩护,但辩护也没有得到法官的采信。
2002年12月5日,商丘市中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赵作海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赵作海原本有申诉的机会,但他最终放弃了。错案曝光后,赵作海说,之前在社会上生活得并不好,入狱后感觉“生活稳定”,就不想再折腾,安心服刑,以求早日出去。
2003年2月13日,河南省高院复核认为,商丘市中院一审判决,事实成立,证据充分。
11年后, 2010年4月30日,“亡”者归来。老无所依、向往低保的赵振晌,突然回到了村庄。
他并没有死,他只不过是躲了起来。他回村后的解释是,当晚和赵作海冲突后,担心报复,连夜骑自行车离家出走,随身带了400块钱,还有被子和身份证,以捡废品为生。
来自警方和法院的错案追究机制已然启动,涉事民警和法官初步处理结果已出。
5月9日,赵作海被无罪释放。5月13日,赵作海领到国家赔偿和生活困难补助65万元。当地政府为赵作海援建的房子即将封顶。
与他被致罪的过程相比,这个认错的过程显得简单、迅速。
目前,商丘中院参与一审的三名法官和河南高院复核的一名法官均已被停职,等待调查。
事后,河南省高院院长张立勇受访时,谈到错案发生的原因,赵立勇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起案件有很多疑点,却出现了这样的判决,三家办案机关都是有责任的,是没有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也没有坚持疑罪从无的原则。”
而在赵作海案余热未消之际,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要求各级政法机关严格执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依法惩治犯罪、保障人权,确保办理的每一起案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两个规定首次明确了包括“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口供”等6种不能用于死刑定案的证据。这被视作中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巨大创新和突破。
眼下,河南全省法院正在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赵作海案教训大讨论活动。
在网络上,关于赵作海案的讨论还在持续,有调查问,你认为相关责任人会受到应得的追究吗?
81%的回复说,不会。 ★
(实习生周潇枭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博】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