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这个全世界迄今为止最大的水利工程,承载了几代人魂牵梦萦的理想,更肩负着解决北方供水不足的国家重任。近日,本报记者奔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南阳段实地探访获知,北京市民将在2014年喝上来自丹江口水库的优质长江水。
南阳,这个距离北京约1000公里的地级市,因为南水北调工程,与北京有了紧密的联系。这里不仅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重要水源地,还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淹没区和移民搬迁及安置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沿路最长、移民最多、工程量最大、环保任务最重的省辖市,在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今年6月,库区将在去年8月1.08万人移民试点迁安的基础上,正式启动丹江口库区第一批6.5万人的大规模移民搬迁。到2011年,将有总计16.2万名的库区移民挥别故土,搬迁安置;在水源区保护方面,库区关停了数十家污染企业、进行大小流域治理;在工程建设上,克服了膨胀土这个世界性的工程难题。
起
16.2万移民将告别故土
“坐,坐,快请坐!”一见面,72岁的李风一老人就热情地招呼道。老人是丹江口库区淅川县大石桥乡东湾村的村民。这个村子也是该乡10个移民试点村其中之一。
“我们四五代人都住在这里,从来没有离开过。”看着破旧的老房,李风一说,尽管离动迁还有一段日子,但他家多余的房子已经都扒掉了,家具也收拾好了,随时可以搬走。
“不想走啊,我想在家种地,可是国家需要,咱不能让国家调不成水吧。”老人黝黑的脸庞上透着质朴。他有3个孩子,家里一共有10口人,这次麦收后,就准备全部搬到位于南阳市宛城区的高庙乡新家去。
到了新地方,一定能适应。李风一说,他作为村民们推荐出的民意代表,他已经到实地看过了。“新村有三种户型,有的是临街的二层小楼,一楼是铺面房,可以做生意;不愿做生意的还有纯二层住宅小楼和平房院。我们家选的是平房院,这样政府补贴完,我们就不用再拿钱了。”李风一满意地说,到时他们全家就可以搬到这套120多平方米的平房小院里居住。宽敞的客厅、明亮的卧室,居住环境比现在不知要强上多少。而且,人均还分有1亩农耕地。
搬家后,交通也更方便了,李风一说,原先他从东湾村去趟南阳,坐车得需要三四个小时,行程200多公里。搬到新家后,进城只有33公里的路程。不过,唯一让老李不舍的是还在故土的亲戚和邻居。但是,政府要搬迁他没有犹豫,“只要国家需要,没有啥克服不了的!”像李风一这样的搬迁移民还有很多。仅淅川县大石桥这一个乡,因为南水北调工程就需搬迁15881人,涉及11个行政村。
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湖北两省需要移民搬迁32万人。这是继长江三峡移民之后中国第二次大规模的水库移民。其中,南阳市淅川县丹江口库区规划搬迁移民16.2万人,超过了湖北省库区5个县市区的移民总量,相当于三峡库区外迁移民人数之和,搬迁安置力度和强度在中国水利移民史上少有。
承
如何保证水质千里不变到京
位于淅川县陶岔的渠首工程至北京团城湖总干渠全长1277公里,怎样保证水质全程不变?南阳市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刘浩安介绍,南水北调干渠两侧设有严格的保护区域,干渠两侧将设13米的全封闭绿化隔离带,只留防洪沟和检修小路;13米之外的100米绿化带内,将不允许有任何建筑,除此,还有1.5至2.5公里宽的控制保护区,绝不允许污染企业存在。三层防护层层隔离,保证了干渠沿线的水质。
在丹江口水库上游地区,关停污染企业;综合治理,减少水土流失;植树造林,构筑生态屏障等工作早已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更加稳定了一库丹江水的水质。
5月26日,记者在淅川县大石桥乡张湾村看到,原张湾村所在地已被夷为平地,全村338户1530名村民已全部安置到新野县王庄镇新生农场。乡长向晓丽介绍,张湾村距离丹江口水库不到2000米,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后,蓄水位提高13米,届时整个村庄都处于水位线之下。从去年9月份开始,张湾村开始进行立体生态绿化,原先的房场地栽植了210亩垂柳,水位上涨时,这种植物在水中也能存活;海拔165米以下栽植了芦苇;海拔172米以上栽植了经济果林。在保证水源地水质的同时,也为农民增加收入。
据环保监测人员对丹江口水库的水质检测表明,丹江水的一般指标、生物指标都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是我国水质最好的大型水库之一,是难得的高质量饮用水。
转
战胜“膨胀土”克服世界难题
记者探访当日,正值雨天,刚一走进陶岔渠首的施工现场,双脚就沾满了泥巴。“这就是膨胀土。特别粘脚。”河南省南水北调建管处处长秦鸿飞说,膨胀土遇水膨胀,失水收缩。膨胀后土质变软,容易滑坡;膨胀力会造成渠道衬砌破坏,引起渠道漏水。南阳段工程迟迟未能开工,就是因为遇到了膨胀土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南水北调总干渠在南阳境内渠段总长185.5公里,而膨胀土分布长度177.4公里。
为解决土质的膨胀性,取消其干湿循环,工程特别将陶岔沙河南段全长2.05公里的渠段设为膨胀土试验段。秦鸿飞介绍,去年9月试验段进行冲水模拟试验,到今年年底结束,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已经达到了试验目的,找到了“战胜”膨胀土的方法,为即将开工的南水北调南阳段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合
2014年丹江水自流至北京
陶岔渠首工程是南水北调南阳段的重要工程之一。5月26日,记者在渠首施工现场看到,渠首闸前装载车往来穿梭,挖掘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
据介绍,为保障中线工程供水,丹江口大坝自2005年9月开始加高续建,坝顶高度将从初期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总库容达290.5亿立方米。大坝加高后,新渠首闸位于老闸下游70米处。这里和北京颐和园的落差接近100米,通水后丹江口水库的水源将以每秒350立方米的流量,按照两万五千分之一的坡度,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江跨河,一路北去,最后流入北京颐和园团城湖。全线基本实现自流。
按照国务院南水北调规划,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将在2013年完成主体工程,2014年汛后通水。2014年“长江水”进京,每年将以10亿立方米的水量输入到北京,水量占北京用水量的1/4,将大大缓解北京水资源匮乏的困境。
本报记者 刘琳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季】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