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松山、畹町桥、南洋机工、惠通桥、光复腾冲焦土抗战……这些字眼都会让人想起抗日战争中那段硝烟弥漫、可歌可泣的岁月。一路走来,每一个地方都浸透着远征军老兵的热血,也让人不能忘记那段峥嵘岁月里,一个个坚毅、无畏的面庞。
许多人不了解中国远征军的历史,让这场发生在中国南部最大的会战、中国第一次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门的大会战,随时光流逝而逐渐淡忘。重读历史,拂去岁月的尘埃,这段恢弘壮烈的记忆有必要让每一个人记住。
抗战全面爆发,滇西20万民众日夜奋战,历经9个月,筑起被称为“道路史上奇迹”的滇缅公路。32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担起拯救炎黄子孙危难的重担,大批援华物资由缅甸仰光港口经畹町桥入境,源源不断地运往我国抗日前线。滇西抗战大反攻,将日寇逐出国门,松山血战,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的力量。
当时,世界给予了中国远征军极高的评价。英国《泰晤士报》发表评论:“中国人决心重返缅甸的行为表明了昔日白种人在亚洲的统治权威已经破碎了”。美联社认为,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表明了中国决心要在大联盟中扮演大国角色,并在世界战略中进一步确立中国的大国地位。
而在现在,中华儿女没有忘记这段历史。
每年的5月,中小学生、抗战老兵子女都会走进这里,用心去缅怀、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受,那65年前先辈浴血奋战的历史,记住他们传承下的中华民族的民魂、国魂。
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同胞,越来越多地来到承载这段历史的地方,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中升华爱国精神。
松山战役
血战“东方直布罗陀”
在高黎贡山山脉中,松山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山头,可当你登上海拔2200米的主峰顶,从北、东、南三面俯瞰气势恢弘的怒江峡谷,悬崖峭壁间滇缅公路盘旋40余公里经惠通桥飞架怒江,就会明白这里为什么会被称为“东方直布罗陀”,也才能理解,中国远征军7600余官兵浴血厮杀3个月零3天,最终埋骨于此的壮烈。
1942年日军侵占滇西,松山由日军第56师团被称为“战争之花”的113联队驻守。当时,日军在松山主峰子高地、滚龙坡、大垭口、长岭岗4个独立作战的坚固据点。
松山脚下,一棵用铁链子围起的榕树,走近一看,伤痕累累,千疮百孔,它是松山上幸存的3棵古树之一,它见证了那段历史。
松山主峰子高地,一个硕大的落坑旁,两朵祭拜者留下的白花,在雨中不停晃动。这里曾是日寇最为坚固的堡垒。由于攻克时损失严重,远征军采用了坑道作业,将坑道一直挖到了敌堡之下。最终在地堡之下埋藏炸药,才拔掉了地堡,最终攻克了松山主峰。
松山战役是整个滇西抗战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战役。远征军先后投入了4万余人的兵力,历经大战10次,小战100余次,全歼守敌3000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官兵7600余人。可以说,松山的每一寸土地都渗透着英烈们的鲜血。
百岁老兵
这辈子没做别的,就是打过日本鬼子
108年光阴,付心德老人横跨了3个世纪,作为中国远征军71军87师第二野战医院的少校医务主任,经历了滇西大反攻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从1945年1月,侵华日军被赶走后,付心德就再也没摸过枪。在随后的70年里,他一直生活在龙陵县城龙山社区95号的老屋中。
25日下午,“重走中国远征军之路”一行出现在老人面前,让他多少有些吃惊,虽已百岁高龄,老人依然精神很好。“老人家,我们专门来看你,这位就是卫立煌将军的孙女……”话还没说完,老人的眼神有些异样,想要起身时,被卫立煌将军的孙女卫修宁女士拦住了。
“我是中国远征军少校军医!国难当头,我没逃跑,我这辈子别的没做过,就是打过日本鬼子。”老人话音有些不清但掷地有声。接过远征军后代们送上的锦旗和慰问金,老人特地坐直了身子:“老家在河南襄城,这么多年了从没有回去过,可能也不会再回去。”老人还有两个儿子健在,孩子们都知道他曾经的经历,这是最让老人感到最为欣慰的。
卫修宁说:“无论遗憾或荣归,老兵不死,即使要慢慢凋零,曾经也绽放过绚丽的辉煌。”
雷允村
抗战时中国唯一的飞机制造厂
雷允,瑞丽弄岛镇一个不起眼的傣家村落,这个名字虽然非常陌生,但是提起飞虎队,许多人难以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在雷允村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竖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CAMC 1939”的字样,“CAMC”是中央飞机制造厂的英文缩写,这里曾是抗战期间中国唯一的飞机制造厂。
住在雷允村的傣族老太太雅麦很,已85岁高龄。雅麦很老人年轻时曾为飞机厂的美国职员挑水,后来和飞机厂的广东木匠“老颜”结了婚。飞机厂撤离时,“老颜”留了下来,如今已经去世。
1937年8月14日,淞沪抗战爆发后的第二天,日军飞机就对广州笕桥进行了轰炸。位于笕桥的中央飞机制造厂被迫内迁,先迁武汉,后又迁昆明,最后迁到了雷允。云南边陲,一个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制造厂建立了起来。
雷允中央飞机制造厂于1939年建成,最多时全厂员工达到2500多人。1942年初,日军入侵缅甸,“飞虎队”以雷允为基地,抗击日军。
1942年4月底,包括中国远征军在内的盟军在缅甸对日作战失利,中央飞机制造厂再度迁移,为了不使宝贵的航空资源为敌所获,不得不将遗留的设备和建筑全都付之一炬。
1945年1月19日,中国远征军新38师112团、重炮营和驻印军战车营从日军手中收复了雷允,然而此时雷允飞机厂已不复存在,映入眼帘的只有满目疮痍,断壁残垣。
惠通桥
炸桥一瞬间 心如刀绞
1942年5月5日,日寇入侵滇西,整个滇缅路像个大“停车场”,难民、溃兵,卡车、汽车和马车堵得水泄不通,惠通桥上一样水泄不通。
突然,有人惊慌失措地大喊:“日本鬼子来了,日本鬼子来了!”接着只见惠通桥上火光闪动,随即传来一阵沉闷的爆炸声,远远看去,惠通桥连桥带车全部坠入湍急的怒江,桥上还有好几位机工和装载物资的卡车。
看着前方滚滚升起的浓烟,在场的人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至今想起那一瞬间的情景,每个人的心都会像刀割一样难受,桥完了,滇缅公路也就断了!
卫立煌将军的孙女卫修宁女士告诉记者,当年守卫惠通桥的中国远征军工兵预先埋了炸药,随时准备炸桥。就在当天,日军一支先遣队也化装成难民悄悄接近惠通桥。一旦被日寇控制了惠通桥,紧随而至的日军大部队就会长驱直入,几天内就可以攻至昆明。
炸桥前,一位车主不服管理被宪兵枪毙。枪声一响,企图蒙混过关的日军以为被发现,遂开始强攻惠通桥。情急之下,守桥工兵当即引爆炸药,连同桥上的人和车一并炸毁。已经过江的日军被赶来的中国军队歼灭。而后,日军和远征军隔江对峙达两年零八个月,直到1944年远征军强渡怒江、反攻滇西时才重开了滇缅公路。(特派记者 张扬 摄影报道)
参与互动(0) | 【编辑:刘羡】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