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1时许,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三防总指挥苏泽群冒雨赶往暨南大学、中山一路视察水浸地段,要求各区建设和水务部门尽快论证方案,及早开工,缓解水浸问题。“广州要结束自排(水)的历史”,苏泽群透露,广州拟在全市建设两级强排系统,第一级强排系统是在珠江边建外江排水泵站,第二级排水系统是在各水浸严重地段建设强排泵站,将积水抽到附近河涌里。
“由于暨南大学地势比中山大道、黄埔大道都低,加上原有的排水系统设计标准过低,一下雨周边路段的积水汇流到校园,排水不及,很容易就会水漫校园。”水务部门昨日在现场介绍,目前市水务局和暨南大学方面,已经初步制定整治方案,在校园加建强排泵站,通过新的雨水管道,将积水排入河涌。第一个出路是往西排到猎德涌,第二个出路是往南,穿越黄埔大道排到谭村涌;再从河涌排入珠江。
据悉,相比之下,第二个方案较可行,且猎德涌目前排灌压力大,再排水恐怕会增加压力。
“暨南大学地势低,靠原来的自排方式已经不适应了。应该设立两级抽排系统:一级抽排系统设在珠江边,要论证是否需要建设排水泵站。二级系统是把水抽到河涌的排水泵站。”苏泽群认为仅一套抽排系统不足够,要加大强排力度。他要求天河建设部门和市水务局、暨大一起协商制定方案,马上开展泵站选址工作。
中山一路-梅东路在两次暴雨中都未能幸免于难,出现严重水浸,威胁沿线居民和商铺。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其水浸?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杨箕水浸跟河涌工地没有关系,这一带还没有开展雨污分流”,越秀区常务副区长冯军昨日在现场明确表示。
“由于基建工程太多,使管道堵塞导致内涝的说法不准确。”苏泽群说,“实际上这几场大雨,因施工阻碍排水的不到20%。整个越秀、天河片区,雨水以前都是自排的,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硬底化地面多,自排系统已经不适应要求,加大强排是缓解水浸的一个办法。”
“现在是结束(雨水)自排系统历史的时候了。”苏泽群昨日在现场要求:将杨箕纳入水浸点专项改造项目,立即开展泵站选址,推进实施。
据了解,在岗顶泵站的建设中因为一些单位不支持、不配合,使泵站选址迟迟不能敲定。杨箕强排泵站用地约1000平方米,这一带高楼林立,也将遭遇征地拆迁难题。“只要泵站地址选定了,9个月就可完成施工建设。”
从去年开始,天河立交和中山一立交桥底的排水管网进行系统改造,建设2座排涝泵站将收集的雨水排入沙河涌,杨箕再建泵站排水,沙河涌能否“顶得住”?
对此,越秀区常务副区长冯军表示,目前沙河涌泄洪能力比较强,制定中山一路-梅东路水浸点的整改方案时会考虑沙河涌的承载力。 (记者倪明)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博】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