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轮岗交流更好发挥“鲶鱼效应”
近年来,重庆市先后采取引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挂职、市管干部赴沿海发达地区挂职、干部跨省交流任职等方式,不断深化干部交流力度。
采访中有专家指出,相较于以上侧重于厅局级领导干部的交流,此次我市大规模开展市级机关处级干部轮岗交流,对全市公务员群体的震动更大,有望更好地发挥出“鲶鱼效应”,为干部队伍注入动力和活力。
培养更具执行力的中层干部
市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主任陈文权教授长期关注重庆的干部交流。他认为,此次以处级干部、特别是掌实权、在岗时间长的处级干部作为轮岗交流重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从我国的行政机构运作模式看,处级干部十分关键,无论是上层政策的贯彻传达,还是基层工作的部署开展,处级干部都是至关重要的执行层面。”
陈文权说,从开展轮岗交流的机构名单看,不乏市发改委、市商委、市人力社保局等比较强势的职能部门,也包括工商、地税等专业性、服务性显著,具有行政执法权限的部门。让这些机构的处级干部‘流动’起来,多岗锻炼,有助于他们拓展视野、强化把握和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带动市级机关整体行政效能的优化。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管理学教授邹东升也认为此举具有“鲶鱼效应”———有的干部在同一个岗位上时间太久,多少有一些职业倦怠。通过轮岗和竞争上岗,干部不仅实现了个人希望提升的意愿,还能部分消解职业生涯的“天花板”效应、职业困倦和不满足感,从而激发出新的活力。
阻断潜在的权力寻租空间
陈文权说,他注意到,此次轮岗交流,确定的工作年限基数为5年:“这和国外政府普遍采取的轮岗时间基本一致。”
他介绍称,目前如德国等发达国家,政府对公务员的管理一般采取5年一轮换的方式,特殊岗位甚至3年一轮换,避免因长期掌权出现权力寻租等危害。
“其实,我国古代就有‘仕宦避本籍’的制度。”陈文权举例说,唐朝规定官吏不仅不能在“本贯州县”(即出生地)任职,甚至也不准任“本贯邻县官”;明朝更是规定“南人北官”、“北人南官”;“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各级地方党政主要干部不少分配到江南地区任职,就是常说的‘南下干部’。数十万南下干部少数带家眷,大多数孤身异地,避免了关系网,腐败现象很少。”
邹东升表示,干部,特别是管理人、财、物的干部,长期在某一岗位任职,容易形成各种复杂的关系网,甚至在工作中产生优越感和特权思想。一旦再加上监督措施跟不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个人私欲的膨胀,容易使干部造成以权谋私和搞权权交易。从某种意义上看,制度化、科学化的干部轮岗交流,其实质是对干部的一种保护。
打造科学的干部培养链
“本次轮岗交流能够打破以往单边的组织安排模式,强调人岗匹配,应该说为打造更趋科学的干部培养链奠定了良好基础。”邹东升仔细了解轮岗具体情况后,做出如上评价。
邹东升说,过去轮岗交流多以组织决定为主,此次更注重采取个人意愿和组织意愿结合,轮岗交流和竞争上岗对接,这对当事人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我国干部人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能干成事。给干部能够自主选择岗位,有望直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其成长性也可能更好。”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博】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