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批先建的苦果
清水河县又遇国家暂停新设开发区,已投建的新区项目陷入融资难困境
一方面,清水河县的火电项目未被国家通过;另一方面关于开发区的申报也遭遇政策限制。
开发区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产物,自上世纪80年代首批沿海14个国家级开发区建立之后,由沿海到内地的开发区建设迅猛发展。
截至2006年,国家级开发区总数达147个,各省市及县市级开发区更不胜枚举。
但是,随着税收流失、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开发区泛滥等问题引起国家高度重视。
2006年,国家严格核定开发区范围,暂停了开发区扩区、升级和新设,当年年底,中国各类开发区总数核减70%,面积压缩65%。
清水河县的开发区申报也被“搁浅”。
而在开发区内的新政府大楼则早已投建。
该县原副县长闫耀说,新区建设从第一天起,就是边建设、边申报、边审批的“三边工程”。他解释说,向国务院层层申报,没有四五年批不下来,但地方要发展,机遇会稍纵即逝,按照当时风气,都是“先上车后补票”。
据当地官员透露,新区的土地利用一直属于违规用地。从2003年到2006年,县国土局先后对新区11宗土地违规做出停工和处罚。
清水河县国土局也多次申报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直到2008年2月,修改过的清水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才获得通过。
而此时,清水河新区于3年前已基本停工。
闫耀解释停工原因。一是新区建设未被批复。二是火电厂项目停滞。
由于缺乏大型企业带动,招商引资出现困难。新区建设资金开始捉襟见肘。华润火电厂项目停滞后,外地投资商都处于观望阶段,后续建设融资难成为最大问题。
重启旧城改造
县政府不再搬往新区,打算重新招商引进企业入住那些已盖好的政府大楼
周江林记得他承接的新区工程是在2006年停工的。他是内蒙古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第十二项目部负责人,承接了“清水河县宾馆和部分政府大楼”项目。
据周介绍,他所承接的两个工程预算为5000多万元,“由于政府不能按合同给付工程款,也没人催我们干,考虑到再干下去,我们垫付的资金会越来越多,于是就停了。”
周江林说,至今他还未拿到工程款。政府曾想把大楼给他,但他不要。
另外记者了解到,因清水河县拖欠施工款,有施工单位将县政府告上法庭。2008年8月,呼和浩特市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查封了清水河县政府的400万元存款,后考虑到清水河县的实际困难,加上县政府作出还款计划的书面承诺,法院便又进行了解封。
目前,清水河县政府共欠款4000万元。新区停工后,现就剩下9座已成型的和8座未建成的“大楼”矗立在那儿。
而曾经外派的干部也早已陆续离开。原县长云院祯于2004年年底,被调回呼市,担任市扶贫办副主任,如今为呼市纪检委副书记。
张亮在清水河县任书记(正处级)6年,于2007年被调回呼市,担任市政协副主席,如今是内蒙古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书记,为副厅级干部。
清水河县城建局副局长王敏告诉记者,现在,清水河县已启动停滞近10年的旧城改造,县政府也不再搬往新区。
该县副县长韩宇说,县里对新区规划做了调整,正在修建一条公路,打算将新区和20公里外的工业园区联通,今后两者将合并,称为“清水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
韩宇解释,这个开发区只是民意上的称呼,未经国家批准,也不享受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
“对于那些楼,我们将继续招商引资,考虑引进企业,让他们入驻。”韩宇说。
5月8日,年逾七十的柴老汉和郝老汉在看守着新区大楼。他们每天住在那里,已看守了8年,每月工资500元。他们说,“就怕人打烂玻璃。”
聊天中,大风携带着黄沙将新区笼罩。20米宽的主干道上,半天没有人经过。
□本报记者 涂重航 呼和浩特报道
参与互动(0) | 【编辑:朱鹏英】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