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12日。汶川地震两周年。
还能对两年前的大灾保持感官上的记忆。然而,也只是感官上的记忆而已。地震曾在两年前的5月,改变过国家,改变过国人。两年过去,一切平复。非亲历者的生活如故,生活中该愁的还是愁,反复纠结的依然没有放下。
勾起记忆的,是铺天盖地的“黑色旅游广告”,以“地震遗址游”为名的旅游项目,把餐饮食宿参观线路考虑得体贴入微,而有新闻报道,当地的重建村庄也有若干配套旅游,比如农家乐,大量开业。
一直在关注灾后重建的话会发现,这两年地震灾区的重建速度惊人。漂亮的小学,崭新的村镇,拔地而起。客观地说,因为地震,这些地区的建筑和经济加速了二十年。然而,从感情上说,簇新的建筑里,我看到一种因残缺带来的悲伤。
汶川地震中,69227人失去生命;17923人失踪;1500万人需心理安抚;100万四川和附近省份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灾后压力症状。在汶川40%受调查的干部说他们有灾后压力,15%说他们心情消沉,这是媒体公布的数据,而我以为,心理创伤人数会更多。两年过去,非亲历者已然平复,而亲历者的痛苦却会在平复中加剧。
不会有人在两年内就能平复失去家园和亲人的痛苦,美国911事件的心理平复期,预期是20年。重建的家园再漂亮,最多是告慰,不值得张灯结彩。如果有选择,我相信不会有人选择这些因地震而来的新房。“地震游”也许会火爆,但是,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泰然接受之。
地震游的理由可以举若干,拉动经济,纪念灾难,警醒世人,教育后代,以此为鉴。我不反对这样的理由,但这个“游”来得太早,早到伤口还未结疤,就要陈列于展台。
2009年,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自缢。这个承诺要活着看到北川未来的地震幸存者,离世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作为宣传部副部长,他要接待各方领导及各路记者,陪同他们进入北川老县城视察、采访,一路还得反反复复讲解:这个地方原来是什么单位,在这里有多少人遇难,当时如何抢救……伤口一遍遍被撕裂的感受,我想非当事人实在难以感知。
灾区的重建需要什么,需要钱,但不只是钱。它还需要休养生息,死者要安息,生者要重建。它需要尊重,重建最难的是人心。它还需要不带功利色彩的关怀,这种关怀肯定不是市场化的黑色旅游,无论旅游是哪一方的意愿,不管旅游的收入可以带来多少经济效益,我以为不值。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博】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