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两周年:夜幕下的汶川“萨朗”舞——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汶川地震两周年:夜幕下的汶川“萨朗”舞
2010年05月12日 12: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汶川5月12日电 题:夜幕下的汶川“萨朗”舞

  中新社记者 黄耀辉

  与两年前的汶川相比,如今夜幕下的汶川县城更加迷人。每晚7点开始,只要不下雨,再冷的晚上,县城的窝庄广场也要围拢几百市民,跳“萨朗”舞。

  11日晚,记者在重建后的汶川县城“窝庄广场”看到,几百男女围着八圈之多,翩翩同舞,速度由慢到快,跳到激烈时,领舞男子加快舞步,带头交换各种不同的舞蹈动作,或双腿交替重踏,或左右旋转,高潮时,男子叫声“吓喂”,女子应和“哟喂!”曲终后,再变换新的舞曲和步伐。

  70多岁的何奶奶背着小孙子在跳“锅庄”舞。她说,背上的小孩才8个月。“窝庄广场”中央的大理石地上是闪闪的彩灯,身着羌服的何奶奶跳得很投入。

  汶川的羌族兄弟告诉中新社记者,羌语的“圆圈舞”称作“萨朗”,但随藏俗叫“锅庄”。他介绍说,“萨朗”有“唱起来,摇起来”的意思,在羌区盛行和普及,是古老的自娱性舞蹈,男前女后,不限人数,围火塘或场院一圈,不封口,向逆时针边歌边舞,是羌民最流行的舞蹈形式。

  在汶川,“萨朗”舞成了“锅庄”舞。广州援建的“窝庄广场”是新改建而成,广场9个羌雕分布均匀,巨大的电视屏幕里热播着“锅庄”舞,广场70多岁的老人,10岁的儿童也踩着节拍围跳“萨朗”舞。

  汶川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兼总会主席郭素梅对记者说,“窝庄广场”能容纳500人左右,但现在看来广场规划还是太小,汶川人太爱“锅庄”。郭素梅说,有了二年前的惨痛,“窝庄广场”还有一个功能就是避难。

  一个身着羌族服装的学生告诉记者,她姓张,今年上高三,很快就要参加高考,出来放松。她自信地说,不会影响参加高考,“萨朗”舞晚上9点就结束的。

  在广场周围,还围了几圈看“锅庄”的汶川人和游客。来自该县三江镇的魏小姐说,她是汉族人,在汶川县城工作,喜欢“锅庄”却不会跳,只要广场有“锅庄”她都来看。

  60多岁的杨老伯表示,二年前家里的房子垮了,现在又有了新家,该跳“锅庄”耍耍了。(完)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