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凌晨,广东多个地区受到强暴雨侵袭。与此同时,不少街道、商铺、停车场等遭遇水淹,经济损失超10亿元,暴露出城市管理的盲点或弱区。
专家认为,暴雨考验的是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市政设施的达标性和开发商配套建设的质量关。
暴雨侵城带来“水浸之患”
据广东省气象局称,6日夜间至7日凌晨,广州各区普降大暴雨,绝大部分地区降水超过100毫米。此次广州暴雨雨量之多、雨强之大、范围之广实属历史罕见。“夜里数小时雷电交加,似天降‘麻绳’,清晨见‘水漫金山’。”广州市民陈先生这样形容这场强暴雨。
暴雨首先造成了交通瘫痪:广州的一些主干道如广州大道、广园路等,有地方水深竟达3米,车辆、行人被困途中数小时,部分地铁线路停运,200多辆快速公交车(BRT)被困,白云机场138个航班被延误……
更为严重的是,暴雨给不少居民带来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不少农田被淹被毁;很多临街商铺被迫停业,一些商品被水浸湿后报废;广州多个小区的地下停车场遭遇“灭顶之灾”,成百上千车主面临修车、理赔甚至诉讼困扰;有些小区供水系统也在暴雨中受损,居民或将在一周左右无法正常用水……
大雨暴露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薄弱点
同样经历这场暴雨,为什么有的道路行车流畅,有的却“大道变大河”?为什么有的地下停车场安然无恙,有的就“一片汪洋”?这种差别恰恰显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不平衡。
由于城市化发展加快,广州“水浸街”难题进一步凸显。2009年,广州投入了9亿元进行“水浸街”改造,重点治理全市228个水浸“黑点”,主要内容是清疏堵塞管道、增大排水管径及建设必需的排水泵站,以增大管道的排水能力等。
广州市水务局副局长吴学伟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228个水浸“黑点”已有176个改造完毕,目前正在检查和疏通排水设施。吴学伟表示:“我们正在用防大江大河洪灾的决心在防城市内涝!”
投入很多,决心很大,成效却并不明显。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朝升说,这可能跟建筑垃圾非法排放有关。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次水浸严重的地方就是在一些工程建设集中的地方。目前广州工程建设项目过多,很多水浸的发生就是因为淤泥等建筑垃圾非法排放,堵塞了排水管道,致使地下水倒灌,加剧排水困难。
广州市政建设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介绍,暴雨固然来势汹涌,但是这次多个地下停车场严重被淹的情况也暴露出广州停车场设计和建设的缺陷。“广州很多停车场没有设置横截式排水管,也没有配置适宜容量的抽水泵。”
暴雨来袭更考量出物业管理水平的高低。记者在两个相邻的居民小区采访发现,两个小区的停车场仅一墙之隔,但历经暴雨考验后却是天壤之别,原因就在于其中一个小区的物业保安在暴雨来时及时在停车场门口垒上了沙包,有效地阻止了雨水进入。
专家:应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和建立长效防控机制
张朝升说,国家对城市主干道要求的排水能力标准是一年一遇,但这个标准是很久以前制定的,与如今城市发展的规模已经不相适应。近年来,南方地区强降雨天气增多,像这次强暴雨的降雨量最多时接近100毫米/小时的水平,城市的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应该适当提高。
广州自2009年实施的排水改造工程,是要把排水能力提高到两年一遇的水平,能抵御58毫米/小时降雨量,对于一些重点路段的设计提高为五年一遇水平,可抵御69毫米/小时降雨量。张朝升说,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也不可能无限增大,要应对超标准的暴雨,提升城市的应急能力非常重要。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韦小鸿认为,暴雨正好暴露出广州应急体系的不完善。气象部门仅提前一小时预警,而涉及城市公共管理的部门如市政、交通、公安等也没有及时联动起来应对。他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有关应急等级划分的问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如果针对不同突发事件,相对于广州这种城市规模,划分应急等级,政府就会有相应的应急措施。
张朝升说,应急处理绝对不是局部的,而是全局性、系统化的。先是气象部门预报预警,经过快速的信息反馈,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联合行动,如水务部门处理排水、交通部门疏导路面车辆、公安部门维持秩序等,对一些薄弱环节如地下停车场等应提前做好准备,如抽水泵提早就位等。
应急之后更要着重建立长效防范机制,水务、市政、城建等部门要对整个城市排污、排涝情况进行一次大排查,先从治理低洼地区等脆弱点入手,随后整体推开,尽快理顺标准,进行扩建补建工作。同时,还要对建筑垃圾的弃置有更为严格的监督和惩罚机制;对地下停车场的排水系统建设要严格验收,对水淹车辆造成的损失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王世福说,暴雨导致的问题要求今后政府决策要更加注重城市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好的城市规划是有一定的预期能力的,就如巴黎的下水道就经受住了数百年城市扩张的考验,一直沿用至今。 (记者郑天虹)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