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日前在深圳作环境形势报告时说
一些发达地区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乃至实现小康生活以后,如何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再造新优势?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的方向是什么?这就要在环境上下功夫,再造环境新优势,寻求特区新发展
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实现小康生活以后,下一步朝什么方向努力?新的优势在哪里?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现在看,关键是要在环境上下功夫,再造环境新优势,寻求特区新发展。
环境保护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当贫困地区还处在纯自然生存竞争、环境还是潜在发展资源的时候,发达地区已经开始吃饭讲营养,穿衣讲时尚。在经济发达地区实现小康后,改善民生的优先选择是保护环境。经济发展解决人们的生活水平,环境保护决定人们的生存条件。
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新的竞争优势。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后劲。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从环境入手,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实现了逆市飘红。我在广东南海调研时,南海的同志跟我讲,当地的汾江河过去一段时间都快变成酱油,变成醋了,不光水的形态变了,就连水的性质也变了,空气搞得乌烟瘴气,垃圾到处可见。南海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和应对过程中,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集中整治城乡环境,结果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下去了,但地区生产总值不降反升,而且没有引起环保工作的反弹。
环境和经济不是对立的,而是一致的。当前,我国已进入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关键要有强大外力,就像石墨结构向金刚石结构转化需要高温高压外加催化剂那样苛刻的外界条件一样。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可以提供这一强大外力。环境保护对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综合作用,主要体现在“先导”、“优化”、“助推”、“扩容”和“增值”等方面。经济特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环境保护就是看得见、摸得着、行之有效的抓手。用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可以先行先试,先走一步。
从根本上说,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必须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绝不是简单的污染防治,也不是简单的生态建设。生态文明首先反映的是发展道路、经济结构、消费方式问题。生态文明的主战场是环境保护,切入点也是环境保护。像深圳这样的经济特区搞生态文明建设条件比较具备,可以走在全国最前面。 本报记者 武卫政整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