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地一体”作用凸显
与汶川相比,玉树地理位置更加偏远,人员和物资输送十分困难。由于高海拔和较小的机场规模,空运力量受限。铁路仅通至西宁,此后主要靠公路运输。
军地一体交通运输保障体系在此次救灾过程中作用凸显。总后军事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姜锐刚向本刊记者介绍,经过长期探索实践,目前形成能够统筹运用军队和国家铁道、交通、民航等交通运输资源的体系和工作机制,可有效保障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需要,从玉树地震救援保障可以看到有四点:
一是启动应急保障军地联动机制。总后军交运输部迅速与铁道部、民航局协商安排运力;与兰州军区军交运输部、交通战备办公室和青海省交通厅、交通战备办公室实时沟通联络,及时跟踪指导;铁路、公路、航空、交通战备、军供等各个系统高速运转,实时跟进态势发展,会同国家交通运输部门处理各种情况,确保救灾投送有条不紊地快速展开。
二是采取超常措施全面提高应急投送效率。通过简化工作程序,优化保障流程,打破多项常规;协调铁道部运输局,采取客车避让军列、减少停靠次数、压缩作业时间等超常措施,大幅提高军列运行速度;针对军航适应高原运输难的实际,协调东航增加适合高原飞行的航班,开设机场安检快速通道,压缩通过时间;驻交通沿线军代表组织铁路军运员队伍,协助部队快速装卸载。
三是全力抢修保通灾区交通运输生命线。西宁通往玉树的玛多黄河公路大桥已用40多年,加之救灾车辆骤增不堪重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国家交通战备办公室从周边地区紧急调用四套战备钢桥,迅速组织专业力量展开架设。同时,发挥应急战备通信的职能,紧急调用海事卫星等通信设备运抵灾区,协调动用电信行业应急战备通信保障队伍和抢修装备器材,及时恢复灾区通信。
四是加强灾区救援车辆的安全运输管理。结古镇震后军地各类救灾车辆骤增,交通严重堵塞,总部、军区两级军交运输部门加强一线军车运行管控,会同地方交管部门采取控制车流、发布公告和交通管制等有效措施,使救灾车辆通行顺畅、安全有序。
姜锐刚认为,军地一体的军交运输保障体系,在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汶川抗震救灾以及重大维稳等多处行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总后勤部抗震救灾后勤保障指挥协调组组长、总后副部长秦银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玉树抗震救灾是继汶川抗震救灾后,对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又一次重大实践检验。“部队救灾走到哪里,后勤保障就跟到哪里,始终保持部队强大的战斗力、突击力,保障了受灾群众生活和救治急需。”
秦银河说,在自然条件特别恶劣、展开地域特别贫困、社会环境特别复杂、救灾任务特别艰巨、部队行动特别紧急的特定条件下,以“后勤指挥一体化、保障手段信息化、保障方式社会化、后勤管理科学化”为标志的后勤保障模式和体系经受住严峻考验,做到兵力快速投送,伤病员及时救治,官兵衣食住行保障全面到位,未发生一例高原病死亡病例,灾区防疫、心理服务、灾后重建等后续工作有条不紊、持续展开。
有军事专家指出,玉树灾区海拔在3700米以上,是典型的高原高寒地区;军队后勤近年来屡次通过类似的严峻环境考验,意味着这支保障力量已可以迅速延伸覆盖境内的每一个角落。文/记者胥金章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