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3日电(记者 王祖敏)青海玉树地震进入第二十天,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严防次生灾害成为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环节。
四大隐患
有关部门和专家认为,玉树震后次生灾害的隐患主要来自4个方面。
一是雷电灾害。玉树州是雷暴天气的高发区,年雷暴日数居青海省首位,其中玉树县结古镇年平均雷暴日数59.1天,雷暴日数最多的年份达75天,属于典型的强雷暴地区,每年雷暴可影响日数多达189天。玉树地震灾区临时安置点多,人员集中,过渡安置房多为金属屋面或金属杆支撑,极易遭受雷击。
目前玉树已进入雷电灾害多发期,雷电灾害防御形势十分严峻。
二是旱獭出蛰,鼠疫发生风险增大。日前,卫生部赴玉树灾区医疗队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副主任王子军在与网民交流时介绍:玉树地区属于中国的疫源地,也是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的疫源地之一,而喜马拉雅的鼠疫疫源主要是旱獭。
截止到4月27日,卫生部通报已经发现21只旱獭,但按照既往经验,旱獭应该是在每年的5月出蛰。旱獭出蛰,将给灾区防疫尤其是鼠防工作带来更大挑战。
三是气温升高,防疫难度加大。 在中国气象局召开的5月份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陈振林称,5月份,地震灾区气温升高,增大了传染性疾病(如瘟疫)传播的可能性,需要及早采取措施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四是地质灾害。陈振林介绍,玉树州是青海省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加之汛期阶段连阴雨、局地强降水等天气灾害及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较多。
防患于未然
针对灾区次生灾害的发生隐患,相关部门全力以赴、及时行动,防患于未然。
5月1日,青海省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已下发《关于加强玉树地震灾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玉树州政府及省级各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地震灾区防雷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组织各方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灾区防御雷电灾害的能力;要将震区过渡安置房防雷装置建设统一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程序,严格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验收,同时加强震区防雷减灾知识宣传工作,提高灾区民众的防雷减灾意识,增强安全防范和灾害避险处置能力。
卫生部发布通告称:5月2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玉树灾区派出的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正式运行启用,将主要用于地震灾区传染病诊断,有力提升灾区鼠疫的应急防控水平。
截止4月底,灾区卫生防疫队伍完成鼠疫监测840万平方米,28日,传染病症状监测工作已实现全覆盖。针对一些流行性或传染性疾病的疫苗群体预防性接种工作正在灾区全面展开。
来自青海省农牧厅的消息称:灾区动物紧急免疫工作正紧张有序进行。截止5月1日,共免疫犬獒4.32万条、家畜58.71万头(只),狂犬病免疫工作顺利完成,家畜炭疽病等人畜共患病免疫工作已完成任务的70%。目前,灾区无动物疫情发生。
4月底,玉树灾区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网全面建成,已布设滑坡、不稳定斜坡监测断面22条,监测点69个,地裂缝监测点2处,将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更科学的地质灾害信息。
目前,玉树灾区没有发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没有发现与饮水和食物有关的传染病暴发和流行。(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