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两周年)极重灾区什邡:特色小镇活力四射——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汶川地震两周年)极重灾区什邡:特色小镇活力四射
2010年05月02日 14: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成都5月2日电 题:极重灾区什邡:特色小镇活力四射

  中新社记者 杨杰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与震中汶川仅一山之隔的四川什邡,居民住房、山区集镇、基础设施和工矿企业遭受毁灭性破坏,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在汶川地震两周年前夕,记者来到什邡采访,红白、蓥华、八角、马祖、红豆、东岳、洛水……一个个极重灾镇经过重建,已焕发出新生的活力,灰瓦白墙、环境宜人,成为灾后什邡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什邡市大多数极重灾镇集中在高寒山区,重建任务繁重。重建中,什邡与对口援建的北京市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5个极重灾镇实施原址重建,1个极重灾镇实施异地重建。对红白镇实施原址整体重建,这在龙门山脉极重灾区镇中是极少见的。

  什邡市委书记李成金告诉记者,重建“注重规划设计,科学定点选址,注重风貌塑造,突出川西民居特色,注重设施配套,优化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产业发展相辅相融。”截至4月30日,8.4万户重建农房已全面建成并基本入住,775个集中建房点“六进村”工程全面完成,供水、供电、排污、沼气、道路、光纤等基础设施进村入户,全市农村住房重建、城镇恢复重建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极重灾镇的重建中,什邡和北京立足于当前,并充分考虑到发展后劲,充分利用当地山水相连的自然地形地貌,立足历史文化名城,深入挖掘马祖禅文化、李冰治水文化、红豆婚庆文化等历史传承,使现代建筑和产业发展与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相融。在山区镇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山区特色农业,沿山镇重点发展历史人文观光、特色规模农业,坝区镇重点发展乡村民俗旅游、现代特色农业、新型工业。

  如今,一个个特色独具的小镇,重生在什邡大地上,迸发出新生的活力。

  红白镇这个以颜色命名的小镇,重建中依托红场和白场的历史积淀,正加快“红峡谷”旅游带的建设,以建成川西韵味浓厚的“川西生态度假小镇”,实现由工业小镇向旅游重镇的转型。

  八角镇,围绕龙门山冰川漂砾和国内品质一流的矿泉水资源,大做山水文章,建成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东方依云小镇”。

  禅宗第八代祖师马道一出生地——马祖村,依托底蕴深厚的马祖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着力打造马祖故里景区 ,规划修建了马祖新村和灾后农房集中点、马祖寺故墙、马祖书院、马祖文化展示广场、马家大院遗址、马高桥、禅心湖以及禅文化长廊等多项工程,目前马祖故里核心景区配套设施得到完善,吸引了远近众多游客。

  蓥华镇仁和村是地震遗址旅游特色村。2008年5月1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此视察,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并向全世界宣告:“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由于仁和村地震遗址成片集中,保存完整,是现存世界地震遗址中绝无仅有的工业地震遗址,什邡市政府决定在此建设地震遗址纪念园。目前,在北京对口援建下,地震遗址公园和纪念广场已基本亮相并形成接待能力。

  因一棵1200多年历史的红豆树而得名的师古镇红豆村,是北京直接援建的特色村落。目前正以千年红豆树这一特殊生物资源为载体,挖掘婚庆文化,开发婚庆产品,打造西南第一“婚庆民俗文化特色村”。 (完)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