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三院院长:中国航天企业低碳发展大有可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航天三院院长:中国航天企业低碳发展大有可为
2010年04月29日 16: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北京4月29日电 题:引领低碳发展 中国航天企业大有可为

  作者: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院长 刘尔琦

  中国经济的巨轮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海啸中劈波斩浪,驶过困难的2009年后,在全球率先实现回升。后危机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已成为摆在中国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低碳风劲吹:九三学社中央向大会提交的《关于把握机遇,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的提案》被列为政协1号提案,2号提案《关于推进中国低碳产业发展的提案》也与低碳经济有关。纵观“两会”报道,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低碳经济”再度成为“两会”焦点。

  一、低碳革命 中国机不可失

  低碳(Low Carbon)的直接释义就是降低二氧化碳,包含降低二氧化碳含量这一结果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这一过程的两重属性。低碳一词虽然源于它的物理性,即科学家们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在近百年来呈加剧上升趋势,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物理原因是以二氧化碳(CQ2)、甲烷(CH4)、氧化亚氮(N2Q)、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这六种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过大,其中以二氧化碳为“主犯”;最新研究表明,如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385ppm,已达210万年来的最高值。但是,低碳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属于科学家和环保人士的环境问题,更关系到全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而“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则是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当前,发达国家以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挑战为契机,形成新的执政理念,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以便在未来的产业竞争和新技术革命方面抢占制高点。基于此,中国要不要发展以提高碳生产力为标志的低碳经济,专家态度趋于一致。

  2006年底,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7年6月,中国正式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同年7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2008年“两会”上,政协委员吴晓青明确将“低碳经济”提到议题上来;2009年1月,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低碳经济已从概念逐步变为全社会的铿锵行动,以“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技术创新已被人们视为“第四次产业技术革命”。中国可以利用这一机遇,大力发展核电、风电、光伏、智能电网、电池等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在“第四次产业技术革命”中抢占高点。另一方面,节能减排与经济结构调整相辅相成。经济结构调整支持低碳经济产业群的发展,低碳经济产业群有望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场社会革命中,如果中国在这场变革中再落后发达国家几十年,那么,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只能成为美好的愿望。

  二、低碳经济 央企义不容辞

  “中央企业是共和国的长子,长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讲政治,顾大局,尽责任。我就是家里的大儿子,大儿子就是要少说话,多干事,多承担义务。”这是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四川灾区视察央企时掷地有声的话语。一直以来,央企被誉为“共和国长子”,无论是国难当头,还是改革调整的关键时期,长子都应担负起顶梁之责。在寻找适合中国发展的低碳经济模式上,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央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低碳经济既是后危机时代的产物,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资源依赖与发展阶段有关,要改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对自然资源索取方式及人们生活的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些都是革命性的转变也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作为央企,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相悖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但中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中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2010年3月21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致辞中强调,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增长的内生动力,必须以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为抓手,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中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在企业转型过程中,低碳经济对成本的增加是一定的,但需要以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经济学上有一个边际收益递减原理,即以资源作为投入的要素,单位资源投入对实际产出的效用是不断递减的。因此,我们应该从政策、技术自主研发等各方面来提升综合效益。面对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的现实,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重化工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尤为重要;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不仅要“中国制造”,更应关注“中国创造”。

  (四)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中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中国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虽然中国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利润“微笑曲线”下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中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