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城市缓堵治堵,岂能“一限了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时评:城市缓堵治堵,岂能“一限了之”?
2010年04月29日 09:5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成都市推出的“摇号上牌+专段号牌+限制外地车进城”待议方案,遭到听证代表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意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见本报今日1版)

  仔细观察这三项“连环套”一样的措施,“核心词”无非三个字——减、限、堵。减少一半的新车上牌,限制每天一半的入城时间,堵住大量外地车进城的欲望。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一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改善和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的想法与努力;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对那些期待未来能驾车出行者的严密封堵。 这种简单地“一限了之”的城市治堵思维,存在许多明显的弊端和问题:

  首先,“一限了之”暴露出政府职能部门的卸责思想。轰轰烈烈的“限车”行动,掩盖的是道路面积不足、城市功能不配套、公共交通严重短缺、城市管理水平较低等一系列问题,这才是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关键所在。方案不求以“疏”治“堵”,反而以“堵”治“堵”,南辕北辙。有代表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即使将来一辆车都不增加,成都还是照样堵!

  其次,“一限了之”侵害了社会公平。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平等地拥有享受各类城市公共资源的权利,包括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出行。可是,待议方案中的各项措施,给将来的购车者套上种种“枷锁”,却丝毫不影响已购车者的利益。缓堵目的虽正大光明,可此类设计却明显有失公平。这其中的道理,和去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饱汉不知饿汉饥”地苛求发展中国家高标减排一样。

  第三,“一限了之”也是在给中国的城市化“开倒车”。方案中“对外地车入城按次收费”设计,且不说实际操作中能否执行,其指导思想走上了歧路。当今社会已是一个开放和流动的世界,一个地区与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密切到不可分割。为缓堵而“锁城”,是因噎废食。千里之外,即将召开的上海世博会主题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座到处都是收费站的城市,怎能给人“美好”的印象!

  其实,成都市近年来还是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来缓堵的,如错时上下班、增修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设置免费自行车等。此次能够公开、透明、充分地征求市民代表和社会意见,更是一种值得鼓励的进步。人们只是希望,能够找到更科学、更合理、更人性的缓堵方法,而不是现在的“一限了之”。(丛峰 曹妍)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